第47章 今古雜誌社(第2/3 頁)
飯是在縣城國營三八女子飯店吃的,因為剛過完年,肚子還有油水。而且,這時代能進郵電局做正式工的,大多是幹部子弟,日子過得也還行。所以,這頓飯很簡單,一人一份砂鍋,邊吃邊說說笑笑,倒也逍遙。
李紅對孫朝陽很有好感,但現在的彼此年紀都小。
李紅十八歲,還朦朦朧朧的。至於孫朝陽,他有種感覺,《尋秦記》一發表,將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也許真要和沈從文先生說的那樣“離開一個小世界,去一個大世界。”
大家都是朋友,就這麼坐一起吃吃喝喝,侃侃而談,擺龍門陣,吹牛衝殼子,那就很好。
就在他們吃飯的時候,郵電局的郵車就把仁德縣的所有信件和包裹送到省郵電總局,開始分揀。
次日早上八點,一袋航空信被裝上車送到雙流機場,又開始分揀。
下午兩點,一架圖154搖晃著笨拙的身體升空,一路向北。
下午六點,飛機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
和李紅預計到當天晚上稿子就能送到《今古傳奇》編輯部不同,到第二天下午,鼓鼓囊囊的檔案袋才裝進郵遞員的包裡。
郵遞員騎上原諒綠的腳踏車,在小巷裡風馳電掣,鈴鐺聲響了一路:“借過,借過嘿!”
一月的京城還冷,天上飄著鵝毛大雪,小巷裡的積雪被無數雙腳踐踏,變成雪和泥土的混合物,很滑。風陣陣刮在臉上,像是被刀割。
天是陰沉沉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放晴,在這種天氣裡送郵件真是一件苦差事。因此,郵電局的郵遞員們遇到活兒都是能躲就躲,實在躲不了就拖,拖到郵件多了堆在一起了,才集中送出去。
但今天郵遞員老王的包裡卻癟癟的,沒有幾封信。之所以冒雪送出去,並不是他有多麼熱愛工作。你認真幹活,一個月三十塊,不認真,還是三十塊。這麼大雪,這麼冷的天,國營單位職工,玩什麼命?
實在是雜誌社蔣總編太客氣,太懂得做人了。
沒錯,郵遞員老王正在去《今古傳奇》編輯部送信。
老王和大多數北京人一樣,話多,喜歡和人侃大山,京片子嘛。每次去今古傳奇編輯部都會和工作人員聊上幾句,話說得多了,基本摸清楚了雜誌社的情況。蔣總編叫蔣見生,從武漢來京城出任雜誌社總編的。他今年三十來歲,特殊年代的時候正在大學讀書,完美躲過了上山下鄉,也接受了系統教育。畢業後,國家分配到武漢那邊的文化單位上班,一干就十來年,聽說在文學界頗有人脈。
蔣總編是安浙江溫州人氏,已經成家,可前一陣不知道怎麼的工作很不順利,就來了京城,成為這家雜誌社的領導。
浙江自古出商賈,浙商在古代天下聞名。蔣見生大約也是遺傳了商人的特質,為人和氣,講究的是朋友多了路好走。郵遞員老王每次去編輯部,蔣總編都會客客氣氣地請他坐下,並泡上一杯碧螺春,扔一根中華煙過去。
這麼一個大領導,又是大知識分子對自己如此客氣,老王每次看到有《今古傳奇》的郵件,無論外面颳風下雨還是下大雪,都會第一時間送過去。不為其他,衝的就是老蔣這個人。
老王也不知道穿過了幾條街幾條小巷,腳踏車終於停到一所紅磚赫魯曉夫樓下。一樓的門口掛著白底黑字的牌匾,上書“今古傳奇雜誌社”六個大字。大字左首則是一排小字“XX區文化藝術中心,XX大學出版社。”
架了車,抱起一大摞信件,掀開厚實的窗簾布走進去。因為是一樓,採光差,裡面顯得很暗,在天花板上兩盞60瓦的白熾燈照耀下,就看到大開間裡擺著兩張辦公桌。桌子側面依稀有“XX區第一小學”字樣,估計是從學校借的。三個編輯正埋頭工作,光線太差,眼睛都快看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