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戰鬥準備(第1/2 頁)
遲春早的職業是文學院教授,平時除了教書育人,還有做文學研究,寫書評。
寫書評這個工作其實很重要,因為物質生活極大地不豐富,大家的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讀書,這也是如今文學期刊遍地開花的緣故。他每個月都會把國內主要的文學期刊上的小說讀一遍,對故事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分析人物時代背景,提煉主題。告訴讀者,這書是否有讀的價值,讀完後能否提升你的精神世界和個人品德……云云。
然後發表到各類報刊上供讀者參考。
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遲春早扮演的就是試毒者,小說推廣者的角色。各大期刊和出版社對他這類的評論家,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只要自家的書能得好評,對銷售是一大助力;可若是得了差評,印好的紙書可就要砸手裡不說,搞不好會因為評論家同志的一句“這部小說傳遞的思想不健康”而被封禁。保守年代嘛,誰也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
遲教授存了個拍磚的心思,就開始尋思著找那個倒黴鬼下手。
去年文學界迎來一個春天,優秀作品井噴,湧現出一大批佳作。隨便挑一本,罵上幾句,就能轟動一時。不過,還是不行,因為今年比較特殊。
今年國內文學界有幾個重磅大獎需要評選。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茅盾文學獎和全國短篇小說獎,獎金重不說,關鍵是牽涉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按照不成文的規矩,所選的作品都由各省市和各行業作家協會推薦,送到北京後,經專家組稽核後產生一定數量的入圍作品,然後終審,最後定名次。
比如今年的茅盾文學獎,有四十多部長篇小說參選,如今只有八本入圍。
將來誰能最後拿獎,還得等最後的結果。
至於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評選,各地作協正在開始選送,等送上來,那已經是年底的事兒了。
兩個大獎幾乎囊括瞭如今最優秀的小說和最富創作力的作家,在民間也有大量的狂熱讀者。
遲春早如果要拍磚,對他們下手自然是最好不過。
但是,他卻不敢。
因為,誰送的書能拿茅盾文學獎,誰送的書能拿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大獎,直接關係到各省市行業文聯作協領導們的工作成績。
文學圈說大很大,如今人人都在寫作;說小也小,其實優秀作者優秀編輯就那麼些人,相對比較封閉。
能夠送上來評獎的都是各省文學界的臉面,你朝人噴口水,而且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那就是所有人公敵,以後還想不想混?
遲春早雖然偏激,卻不是個笨蛋,知道在這個時期還是不能亂來的。
純文學不能拍磚,要不……罵通俗文學吧。
遲春早思索:在當今這個八十年代,確實是文學的時代,但文學除了純文學也包括通俗文學。純文學作品和刊物的銷量大,讀者眾多,但通俗文學也不差。
如今主流文學雜誌,比如《人民文學》和《小說月報》每期也不過四五十萬份訂閱,《收穫》勉強過百萬,。
但最近異軍突起的《故事會》銷量已經達到驚人的百萬之巨,而且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超過主流文學雜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沒錯,《故事會》裡的作品都俗,但勞動人民更俗。畢竟,在任何一個時代,下里巴人的總數絕對是要多於陽春白雪的。
那麼,要不要罵一罵《故事會》呢?
遲春早又摸了摸脖子上的傷痕,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故事會的銷量是大,如今只要是出差的人,幾乎都會買一本帶路上打發無聊時光。裡面的故事簡單直接,讀起來也沒有任何文化障礙。但……就是太短,而且故事太差。
《故事會》裡的故事都是一兩千字一篇,以古代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