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皇帝很尷尬(第1/3 頁)
宮中。
從學堂回來,還沒有進膳,景和帝便把趙壽叫到了跟前。
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大康朝開國太祖明文規定,凡宮中宦官敢參與國政者,斬之無罪。
後面的幾個皇帝,即便是有親信宦官,卻也沒有讓他們和朝政掛鉤,大部分都在宮裡乾點閒活兒、聊聊八卦就行了。
這也是為什麼景和帝明知道宮裡的各種開支不正常,也沒有去管的原因——宦官們已經沒有任何的事情做了,外來的油水也全部斷絕,他們還沒有男人的生活。如果再不撈點錢,恐怕他們得集體把皇帝都給殺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前朝有兩位皇帝,就都死在了宦官手裡。
一個被亂刀砍死。
另一個活生生被捂死。
當然宦官們也不會完全沒用處,實在是能力突出的,充其量在內務府和繡衣衛發揮一點力量。
比如如今的內宮三大主管之一的周明,就是兼任繡衣衛副都督,並沒有任何的行動權力,但是包括都督高敬在內,都要受他的監控。
趙壽是景和帝最親近的宦官,這位大太監一之中起碼有六個時辰是陪伴著景和帝的。
雖然他在宮裡並不直接管理多少事情,可即便是主管宮中用度的總管太監錢賢瑞,也得對他恭恭敬敬。
“你先擬個旨意。”景和帝吩咐趙壽道:“銘淇這傢伙雖然頑劣憊賴,可這一次有功於社稷,還是要多賞賜他的。”
“是!”
趙壽明瞭的道。
宗室即便立下了大的功勞,也是沒辦法進入朝廷權力的中心的。
所以大康朝的皇帝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大肆的賞賜。
爵位、俸祿和金錢都有。
此次裕王世子立下的功勞很大,算得上為今後數十年的戶部記賬、清理事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景和帝一定要獎賞。
古書裡面過,聖人之為國也,1賞,1刑,1教。
賞可是排到了最前面。
沒一刻功夫,趙壽已經備好了紙筆,站在了旁邊的桌前,靜候皇帝發話。
歷朝歷代,只有最正式的“聖旨”,才是由專門的庶吉士來書寫,其餘的“中旨”和“上諭”等,那些字大部分都是宦官們的手筆。
不過我們大明的朱八爺是個奇葩,明明自己是叫花子出身,文才和筆鋒都不夠,卻最喜歡自己來寫聖旨。
而聖旨裡面,還分為了四個類別。
東漢蔡邕,也就是蔡文姬他爹,在《獨斷》裡面寫過,皇帝的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分別以制、詔的方式呈現。
但其實皇帝的詔書,一般都是三種模式,分別是詔曰、制曰、赦曰。
詔曰便是昭告下,讓所有人都知道的聖旨,非大事不出。
制曰便是基本上只給官員及其親屬、貴戚們看的內容。
赦曰其中含有濃濃的告誡、警示的味道,一般來都不是好事。
柳銘淇這一次立功,不是為皇帝立功,而是為整個朝廷,整個下立功,所以景和帝就不發“中旨”和“上諭”,而是選擇了更加正式莊重的方式來獎賞他。
片刻之後,趙壽拿著寫好的文書,給景和帝看了之後,便差人送往文淵閣。
大康朝的聖旨是有很強的約束的。
如果是“中旨”和“上諭”,那隨便皇帝怎麼發都行,一旦牽涉到了正式的聖旨,那麼一定要文淵閣的眾位丞相們都認同,才可以用聖旨的形式發出。
否則這道聖旨根本就發不下去,沒有任何的效應。
這也是當初大康朝的太祖為了限制皇帝胡作非為,特意增加的一條約束。
不然一個皇帝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