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老剛批評了老悶的急躁冒進的態度,強調了這一行的生意經,然後倆人就換了個老頭打聽。
好在村裡老頭不缺,一會工夫找到十好幾個。在河崖頭村的村頭,有好多老頭在這裡乘涼。
言歸正傳,據村裡老人們說,當年有個貨郎擔,買生活日用品、雜品,火柴針線一類的東西。他行蹤不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來了,那個時候是日偽時期,現在活著能記著點的,怎麼也得七八十歲了。就算有印象,估計也不可靠。&ldo;我記著一點,好像是個博山人,聽口頭禪就差不多,老是說,&l;老喚老喚&r;的。那個時候,我們經常跟他買一些針頭線腦的,火柴啊什麼的生活必需品。花不了幾個錢,有時候還不花錢。&rdo;老人說,那個時候本地有很多馬骨頭,就是現在殉馬坑裡的馬骨,可以用那個直接換火柴。
老剛知道,殉馬坑可以當地的寶貝,發展旅遊就靠這一堆馬骨頭了。當年這個貨郎為什麼要換馬骨?這個問題引起了老剛的興趣。鄉間貨郎的行業,跟修理紗窗、投下水道有相似之處,都是行走在不同的人群之間,透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取微薄的回報,以此養家餬口。不同的是,貨郎在鄉下,老剛在城裡。
一個貨郎要馬骨幹什麼呢?
同理,假如一個投下水道的,他投開了下水道之後,不問你要錢,卻相中了你家門口的一個狗食盆,這會不會引起你的懷疑和警惕?
最讓人擔憂的一點是,貨郎用雜貨換馬骨,沒有引起河崖頭村老百姓的任何警惕。相反,大家認為這是件好事。所以,不斷有人去挖來馬骨跟貨郎做交易。
老剛忽然記起當地媒體曾經報導過的日本間諜‐‐島崎役治,他曾經來到臨淄拍攝節孝坊,當時的臨淄城就是如今齊都鎮,這裡距離殉馬坑並不遠。
那些日本間諜,他們經常扮成貨郎四處行走於中華大地的,有時候是為了探查情報,有時候是為了繪製險要關隘的地圖,有時候還會蒐集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文物!
這個貨郎會是當年日本間諜島崎役治嗎?島崎役治的中國話是在博山一帶學的?所以會帶一點博山口音?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線索。
1929年,島崎役治在臨淄城區拍攝過節孝坊,地點就是現在的齊都鎮,從那個地方到河崖頭村就不遠了。
老悶跟老剛說,有關日本間諜的記載非常多,我們知道,當時中日之間處於戰爭狀態,一般平民也經常變身為間諜。這樣也要看平民的心態,如果心態比較極端,很容易就被發展成為間諜。但是在戰爭狀態下,大家心情都很容易變得極端起來。
&ldo;你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是間諜了?&rdo;老剛認為老悶這是在開玩笑。
&ldo;當然,你以為這種情況誰能獨善其身呢?&rdo;老悶說,&ldo;趕緊走,前面有片棒子地,我們去看看有什麼可以捎回家的東西。&rdo;
在很多情況下,小偷小摸是間諜經常幹的事情。老剛倆人沒有什麼底線,也就是當地人常說的賊骨頭。賊骨頭的意思就是,從骨子裡就是賊。
其實老剛一直在想,老悶為啥鼓動自己來臨淄,騎著摩托車跑上幾十公里,當然不是為了投下水道,開闢新業務。他也知道馬骨頭是文物,但是這東西現在也賣不了錢啊。
&ldo;你跑這麼遠,肯定不是為了來這裡看妹子吧?&rdo;老剛認為河崖頭村裡的妹子沒有這麼大魅力。
&ldo;當然,你這小子趕緊幫忙掰幾個棒子,我們回家煮著吃。&rdo;老悶說,他研究了一些資料,發現抗戰時期有人在這邊收購馬骨頭,他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當然老悶還跟老剛藏了一個關節,他知道這裡面涉及了一件國寶,但暫時不能跟老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