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去桎梏,說了聲:“辛苦了!”
管仲笑了,這笑容頗有些意味深長,只有他自己懂得這笑的含義:笑命運對自己的獎賞,也笑那個仍然未知的命運——什麼樣的命運在等著他?
鮑叔牙的偉大
鮑叔牙諫齊桓公
秋天一過,就是冬天,管仲就在這個季節交替的時刻回到齊國,雖然流亡很短暫,但是命運的波折太大了,挫折足以摧殘人的心志。這年,他已經四十歲了,前途仍然是一片渺茫。此刻,他的所有希望都在他最好的朋友鮑叔牙身上。
鮑叔牙把管仲安排好之後,跑去見齊桓公,他的任務就是要說服齊桓公重用管仲。後來管仲才感嘆:原來最瞭解他的人居然就是大義凜然的鮑叔牙。
有的書上說鮑叔牙先說服齊桓公,然後才去魯國解救管仲。但是,《左傳》莊公九年明確記載著:“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僖,使相可也。’”就是說先救回管仲,鮑叔牙才去跟齊桓公說:“管仲這個人比我和高僖都厲害,應該拜他為相國。”
要說服一個人接受他的仇人,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心理學是在19世紀才產生出來的,這門學問公認的創始人是弗洛依德,到了卡耐基那裡又把它轉化到現實生活裡,弄了門口才學。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門口才學就發揮到了極致,“說客”們能很好地把握對方的心理,戰術運用自如。
鮑叔牙沒有直接跟齊桓公說管仲如何如何厲害,只是當齊桓公談到要拜他為相國的時候,他才藉機勾起齊桓公的慾望,鄭重地說:“您如果只是想做一個安穩的國君,保全社稷,用我和高僖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要稱霸四方,成就一番偉業,非這個人莫屬!”
哦!齊桓公感嘆一聲,這正是他想要的夢想,連忙問:“這個人是誰?”
“唯有管仲!”鮑叔牙的語氣加強。
齊桓公一愣,很吃驚,然後擺擺手說:“那不行,他是我的仇人!”
鮑叔牙微微一笑,引出後面這段很有口才的話:“自古以來國家社稷重於私人恩怨,管仲有經天緯地之能,乃曠世奇才,如果主公要做一番偉業,僅此一人!仇恨只是一時之快,霸業才是千古佳話!”
齊桓公有所動容,如果說管仲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夠幫他建立霸業,那倒可以摒棄仇恨,重用此人。齊桓公雖然有那種君王慣有的“小氣”,但在偉大的理想和自私的現實之間,他還是會選擇去完成理想。就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使齊國強大、開創霸業,這些人才摒棄前嫌走到了一起,為之奮鬥。
正式朝見
鮑叔牙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步,餘下的就要管仲自己去走。
這裡面有一個“心甘情願”的問題。雖說管仲心中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渴望,然而他們畢竟曾經屬於兩個敵對的集團,生死恩怨並不能輕易泯滅。齊桓公的誠意有多大,管仲自不清楚,這也將影響到他將來的輔佐是否死心塌地,竭盡所能。
鮑叔牙當然也知道,所以,他勸說齊桓公以最高的禮儀去接待管仲,人才非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得到,這是一種尊重。為什麼這樣說呢?打個比方,得到了一塊無價的美玉,總要編造一番如何如何弄來的經過,就是炫耀自己的本事,如果說是隨手揀來,那不僅讓人懷疑這塊美玉,別人也只會認為你小子揀了個便宜而已。
於是,齊桓公沐浴三日,祭祀三日,這是相當隆重的禮儀。他親自去把管仲接到宮中,管仲這才肯和齊桓公共事。後來,諸葛孔明也是這樣覺得,要讓劉備隆重地請他,自比管仲,累得劉備兄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