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李恪來訪(二)(第1/2 頁)
雖然程硯是詢問的語氣,可是無論是程硯還是吳王李恪都知道,這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
“是不是朝中最近出了什麼事情?”程硯好奇的詢問道。
“嗯,起先是各個工坊附近都出現了一批鬧事的人出現,之後在朝堂之上,各個世家的代表人物紛紛向父皇上書,說是朝廷興建的各個工坊,存在著與民爭利的情況。”
“說是工坊的出現,使得百姓不再以耕種為先。可是農桑乃是國家根本,朝廷允許各個工坊的存在,就是倡導大興商業,從而產生農與商本末倒置的事情。”
“父皇雖然不願意搭理他們,可是若是讓他們每天這樣吵鬧,父皇和太子有覺得十分厭煩。”
“他們身份敏感,而你又是一個不怎麼管事的。若是此時將你招進宮中,那麼那些世家大族的矛頭,則會立即指向你。”
“沒有辦法,父皇和太子只能讓本王這個閒散的來找你詢問計策了。”
聽了吳王李恪的話,程硯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工坊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工坊附近百姓的收入,還沒有和各大世家勢力範圍之內的百姓形成鮮明的對比。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工坊日趨成熟,再加上大唐軍事實力的保證之下,使得大唐對外貿易的次數和範圍逐年加大。
這些條件,無不是將處在拉大百姓間的貧富差距。
“不患寡,而患不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只是,唐皇李世民向自己詢問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程硯一時之間也沒有特別好的建議。
只是,對程硯來說,若是不能夠好好的處理好麻煩的話,那麼就只能處理好製造麻煩的人,也就是了。
“若是陛下提議興建學堂,適齡兒童必須進入學堂學習,不知如何?”程硯提議道。
吳王李恪聽了程硯的話,用一種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向程硯。
“你這是什麼眼神?雖說你是吳王,可是相信陛下是不會不允許我和你進行友好的武藝切磋的。”程硯被吳王李恪看的心中發毛,威脅著說道。
“你說的簡單。難道你不知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麼?”吳王李恪沒好氣的說道。
“為什麼不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呢?”程硯反駁道。
“對於世家大族們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夠形成,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文化的傳承。”
“因此,他們對於文化傳承的事情,就十分的重視。不是和他們有著親密關係的人,是不可能從他們的手中拿到書的。”
“即便是從他們的手中拿到了書。可是,很多時候,看到的內容也都是這些世家大族們曲解出來,對他們本身有利的文字。”
“因此,大多數他們本族的人員,在學習了之後,在這些人的眼中,家的利益,永遠是要比國的利益要大的多。”
“同樣是這個原因,在他們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產生矛盾的時候,他們首先選擇維護的是他們各自家族的利益。”
“伯言,你不會不知道我李唐皇族本身就出身隴西世家吧?”吳王李恪反駁道。
程硯翻了個白眼,然後說道:“我不否認皇族是出身隴西世家。”
“可是事隨時移,如今皇族擁有整個國家,那麼所考慮事情的方式就不能夠是想原來作為世家時所思考事情的方式了。”
“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只有皇家擁有更多以大唐利益為根本利益的人,皇家才能夠更好的統治大唐。”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陛下有的時候還需要考慮他所推行的政策是不是會因為過分損害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使得政策難以實施。”
“或者各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