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5 頁)
秦大寶否定道:“不對,我們這裡的水稻,一斤只有六兩米。”
安良失笑的看著秦大寶,也不理會他表示脫殼淨產率為百分之六十的說法,繼續道:“一百八十公斤的糠,幾乎沒有什麼價值,對吧?四百二十公斤的大米,大約價值1000塊至1200塊。這一個估算,秦村長認同吧?”
超市裡面,普通大米的價格,大約在一公斤4元左右。但還需要一系列的包裝,運輸,以及人力成本和店面成本。
所以,農戶的出售價格,肯定不能和超市媲美!
“嗯,差不多,應該還要少一點!”秦大寶肯定了安良的說法。
安良繼續分析道:“農藥費用大約在50至80元,肥料費用大約在120元至150元,還有種子費用大約十多元。綜合起來,一畝水稻的成本,至少也需要200元,對吧?”
“是的。”秦大寶依舊點頭,作為一個老農民,這些內容,秦大寶自然心中有數,哪怕與安良分析的有出入,但也不會差距多少。
安良笑著道:“簡單來說,排除掉物料成本,忽略掉人工成本,一畝水稻的最終收益,大約在800元至1000元左右。另外,還要看老天爺的臉面吃飯,如果出現天災蟲害,一年的心血就會打水漂。例如水稻抽穗之前,出現了天干,就會出現大量的空殼;如果抽穗之後,出現蟲害,就會損失大量的穀粒;而成熟期附近的時間,還要時時擔心雷陣雨,也就是偏東雨。那個時候,穀穗被打溼了,又會造成穀穗發黴。對吧?”
對於安良的專業,秦大寶不得不肯定。“沒錯!”
“整整一個水稻季節,恐怕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發生了什麼變故,讓一年的心血都白費了,對吧?”安良沒有等待秦大寶回答,就繼續道,“即便如此,在出售水稻,或者是大米的時候,還要被收購販子各種壓價,對吧?”
秦大寶一臉無奈的表情,“是啊!農民啊,難啊!”
安良心中也是一酸,秦大寶說得沒錯,農民啊,真的很難啊,所謂的菜價貴,水果價格貴,其實農民真的賺錢了嗎?
物流環節,商販環節,賣場環節,才是真正賺了錢啊!
這又與農民有什麼關係?
“秦村長,關於水稻的畝產利潤分析,我們還忽略了一個最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人力成本!”安良繼續說道。
秦大寶卻有些不解,“什麼叫做人力成本?”
“種植水稻,從最初插秧開始,之後的殺蟲,施肥,除草,灌溉,還有成熟之後的收割,脫粒,脫殼等等,這些都需要勞動力的參與吧?難道不計算成本嗎?假如說,我們換一個方式理解,在打穀脫粒的時候,家裡的勞動力不夠,一般都是要請人的吧?請人打穀脫粒一天多少錢?”安良詳細的解釋著。
秦大寶已經明白了安良的意思,他沒有回答安良,只是臉色有些黯然。如同安良分析的一樣,這些都是要計算成本的。
用更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如果種植水稻的勞動力,投入到其他的種植勞動之中,便會創造其他的價值。
所以,勞動力,也是成本的一種,而不是被忽略的東西。
假如說,按照安良的說法,一畝水稻,每一年的利潤,那是相當相當的有限,還要在不發生天災蟲禍的情況下,才能有利潤。
否則,虧得血本無歸!
安良也沒有繼續分析下去,正好這個時候,秦大寶的妻子田小鳳,還有孫子輩的秦長榮,從廚房走出來。
“二爺爺,吃飯了!”秦長榮喊道。
“我們先吃飯,等一會再說!”秦大寶心中堵得慌,特別是經過安良這麼分析之後,他真的心中十分不好受。
安良也隱隱明白秦大寶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