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美林的自助酒會(上)(第2/2 頁)
,來自東京的股票研究員。”對方開口先做了自我介紹,應該是美林銀行的職員。
“查理,剛開始從事藝術品交易方面的工作。”周陽也禮貌的朝對方點頭致意。
“查理先生對納爾遜博士剛才的分析有什麼看法?”這位叫希爾的rb人,或者也可能是日裔美國人,開始主動把話題往股市方面引。
對方口中的納爾遜博士,是剛才研討會上做壓軸發言的人。當時主持人介紹說,他是美林投行研究所的高階顧問。
美國的投資銀行,在亞洲一般叫做證券公司。而美國之所以叫法不一樣,也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二十年代的美國經濟,曾經迎來過一輪巨大的泡沫,史稱“柯立芝繁榮”,這也是華爾街有史以來的第一場饕餮盛宴。但泡沫在1929年破裂了,從而引發了著名的“大蕭條”。
美國政府在進行事後檢討時,認為壟斷且不受監管的銀行家們,才是催生泡沫的主要元兇,於是在1933年6月透過了影響深遠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
這個法案規定銀行只能二選一,從事儲貸業務(商業銀行),或者從事承銷投資業務(投資銀行)。當時華爾街的執牛耳者——摩根銀行,被迫拆分成了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摩和小摩。而這也是“投資銀行”這個名詞的最初來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投行涉及的業務也越來越廣泛。像高盛、美林這樣的大投行,前臺業務部門,大致可以分為經紀業務、傳統投行業務、資產管理部、自營業務和研究所這五大部分。
經紀業務最容易理解,就是你去他們那裡開戶買賣股票,然後他們收取少量的佣金。
傳統投行業務包含的內容是最廣的,幫企業上市(ipo)、併購、發債(企業債、國債)等等,這些都屬於傳統投行業務。
當然,許多投行會把債券業務,從傳統投行業務中獨立出來,成立新的固定收益部。
而資產管理部,顧名思義就是幫客戶的資產進行投資升值,大致相當於私募基金和信託的集合體。自營業務則是投行用自己的錢來進行投資交易。
至於研究所,則是進行市場分析,然後給出行情走勢研究報告的機構。國內許多證券公司的研究所,為了能讓買方機構來夠購買自家的研究報告,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才會有美女給基金經理送早餐,保險公司投資部大佬被邀請看泳裝秀之類的新聞。
當然,高明一點的研究所,靠的是佣金分倉來賺錢。既然我提供的研究報告足夠準確,能讓你賺到錢,那你不如干脆把買入和賣出操作,也一併交給我家的券商席位來執行。
美國大部分的基金、保險公司,都是根據各個投行研究所提供報告的質量,來分配自己的倉位。
周陽前幾天去了另一家投行帝傑的推介會,它就是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最初只是單純賣報告的研究所,現在其經紀業務的規模也已經不容小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