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治河之議(第1/3 頁)
令慕容雪頭痛不已的那兩件事,一個是豫州刺史奏請治理金河主道工程;另一個則是有關晉升長刀軍團大統領馮一韋的條陳。
客觀來講,確實都非同小可。
豫州刺史是謝光來到洛邑之後,更換的第一個地方官員,自然也是他的鐵桿親信。
這回豫州刺史提議治理金河,背後的目的並不簡單。
自古以來,興修水利一直都是治國要務,尤其金河治水。弄好了,換個幾十年、上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是倘若弄不好,那就是天災人禍紛至沓來。
聖唐的水利工程,一般由尚書省治下的工部負責,工部衙門裡又專門設立了水部員外郎的職位,負責督導各州各郡的水利工程建設。
然而,豫州刺史的提案,並非尋常的水務工程,而是希望朝廷批准,實施對整個金河主道的治理。
所謂主道,是指長達五千多里、寬約百丈以上的金河主流河道。金河水系發達,流量充沛,途徑聖唐皇朝北部十二州,涉及農田灌溉、民眾飲水、航行漕運、洪澇災害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關係到數百萬黎民的生計。
但是,治理主道在當時又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由於金河的體量浩大,所涉工程,往往需要耗費數不清的資金、物料和人力,甚至還要調動大批軍隊參與其中。
因此,不逢繁華盛世、不遇千載明君,歷代朝廷都不敢輕易啟動治理金河主道的議題。在聖唐之前的歷史上,因為盲目大規模興修水利工程,進而導致國本動搖、勞民傷財,甚至引發民變造反的例子,幾乎數不勝數。
同時,朝廷一旦批准啟動治理金河主道工程,那麼全權負責此事的官員,瞬間就可以掌握皇朝近半的國力資源,變得權傾朝野。
有鑑於此,慕容雪認為,豫州刺史的這封奏摺簡直就是為謝光量身打造的。
論官職、論資歷、論地位,朝中又有誰,能與謝太傅爭奪這個等同於“大司空”職位的“金河工程總督”?
而一旦讓謝光主持了整個興修工程,他不僅能夠掌握到更多實質性的權力,並且還可以趁勢將各州各郡的府兵和青壯年全都牽制在自己手中,針對西疆鬼漠的收復戰,也必將會因此變得遙遙無期。
對慕容雪來說,興修金河主道之事萬萬不可推行,至少不能在謝光正得勢的時候推行。
金河主道興修之議,是慕容雪必須抵制的,與之相反,另外一件事遭到了謝光和勞劍華的百般阻撓。
當初,長刀軍團奉旨開拔,剛剛前往兩關不久,帝都便動了撤換馮一韋的念頭。
這也難怪,在帝都事變之中,長刀軍的立場頗為曖昧,雖然沒有直接支援謝光作亂,但已然對朝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拿掉馮一韋,剪除謝光羽翼,勢在必行。
但是,李成武考慮到當時西疆局勢緊張,突厥大軍下一步的動向不明,臨陣換帥於國于軍都非常不利,所以在和徐烈老將軍商議之後,決定暫且先放一放此事。
現如今,朝廷看長刀軍團順利進駐兩關,針對突厥南北大營的防禦體系也已經構建完善,於是便又打起了那位馮大統領的主意。
謝光一接到帝都發來洛邑,報送太子審閱關於更換長刀軍大統領的公文,頓時暗叫不妙。他一邊偷偷把奏章壓住,先不往東宮送,一邊透過勞劍華的渠道,秘密聯絡突厥聖殿親王羅尼亞。
沒過多長時間,駐紮在兩關前線的突厥大軍,忽然進行大規模動員,並於紫金關和盛玉關外,展開軍事演習,場面聲勢極為駭人。
駐守紫金關的鎮疆副都護關湛,嚇得一天連發十二道緊急軍報,唯恐自己手下的鎮疆軍和馮一韋的長刀軍抵擋不住對方突然進攻,請求朝廷火速派兵增援。
身處帝都的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