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壯大實力(第1/3 頁)
在與西疆諸國秘密締結了為期一年的和平協議之後,聖唐皇朝位於紫金關以西僅存的一支孤軍——鎮疆軍水杉軍府,真正開始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這個時候,西疆三十六國已經從戰爭的陰霾中,漸漸復甦過來。
儘管通往中原地區的絲路商道因為突厥人的封鎖,仍然處於閉塞狀態,但是,西疆鬼漠境內的相互通商,隨著各處戰火的平息而慢慢恢復。再加上波斯商使團斡旋鋪墊,西大陸的商旅們也陸續來到了這裡。
經濟的活力,重新出現在了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與此同時,西疆的政治勢力版圖,也基本劃定完成。樓蘭和疏勒兩國由於率先發動反叛,無異於搶佔了先機,手中又有強盛的軍力支撐,因此各自都或裹挾、或拉攏了七八個從屬藩國,勢力範圍極大。
車遲國和另外四五個實力稍弱的西疆國家,雖然沒法跟樓蘭疏勒相比,但也竭盡所能的拉幫結派,不斷擴張鞏固自己的地盤。
經過將近一年的爭奪瓜分,西疆鬼漠最終被七個軍事實力最強的藩國所控制,其餘二十九國只能選擇站隊,跟在大佬的羽翼之下,小心過活。
而突厥帝國則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紫金關和盛玉關方向。突厥聖殿親王羅尼亞親自坐鎮南北大營,統率十萬大軍,防範聖唐派兵反攻西疆。
相對而言,他們對於西疆腹地的控制,顯得非常鬆弛,僅僅是依靠多倫分散在各地的駐巡軍施加影響。
這也是可汗阿史那支斤定下的策略。他告誡手下,目前這個階段,不要因為名義上的統治權,過度刺激對此極為敏感的西疆藩國,以至於影響了他之後的大計。現在要看中的,還是透過隱秘的手段,儘量攫取西疆的財富資源,用以補充突厥的國力軍力。至於說政治方面,並不需要,也沒必要有什麼太大的動作。
在阿史那支斤和羅尼亞、古涅等人的有意剋制下,突厥帝國與西疆聯盟保持了一個相對友好平等的關係,儘管大家都能看出突厥對西疆鬼漠的野心,但只要他們還沒有做得太過分,那就不妨和睦相處。
可以說,這是西疆在經歷了一年多叛亂大戰之後,一個難得的安定時期。先前攪入亂局的各方勢力,眼下都在抓緊時間休整生息、復原實力、養精蓄銳,準備迎接隨時可能出現的新挑戰。
如此局面,也恰好給了李江遙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
上百名聖唐官吏補充到各個城鎮,很快便發揮出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他們都是聖唐皇朝多年培養出來的駐西疆官員,既精通各項政務,又熟悉當地民情,背後還有鎮疆軍強大的支援,所以沒有用多長時間,便重新構建起了一整套聖唐版本的城鎮治理體系,將水杉軍府轄區打理得井井有條、蒸蒸日上。
尤其是謝坦之,在治理建設的過程中大放異彩。
原本,李江遙安排他暫時先協助馬木和司徒無壽,可是到了後來,竟然變成馬木和司徒無壽整天圍著他轉,詢問這個、請教那個,並遵令辦事。最後,李江遙索性任命謝坦之擔任水杉軍府的主簿一職,全權負責轄區內的所有行政事務。
謝坦之走馬上任,立刻著手大力推動商業貿易,讓轄區內的生意人都勇敢的走出去,跟各個藩國做買賣。只有商路徹底打通了,農業、牧業和手工業才會有生命力。因為秘密和平協議消除了軍事上的風險和威脅,這個“以商促興”的政策也進展得非常順利,
民生安定,百業俱旺。
在政務和經濟逐漸向好的背景下,李江遙等將領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軍隊建設上來。
透過一輪大規模的徵兵,原本兩萬多人的水杉軍府,迅速擴充至六萬人。
新兵到位,李江遙立刻下令,將原先的組織構架解除,重新整編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