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太子問政(第1/3 頁)
“啟稟太傅,勞劍華勞先生在外求見。”
正在書房裡審閱公文的謝光,一聽說是勞劍華來了,急忙起身,連官袍都沒來得及穿,徑直迎出屋外,見到了風塵僕僕的勞劍華。
“哎呀呀,勞先生,你總算是來啦!”謝光伸出大手,攬住勞劍華的臂彎,喜道:“真想煞謝某吶!”
勞劍華從容一笑:“在下還沒未恭喜大人呢,平步青雲,榮升太傅。”
“先不說這些。裡面請,裡面請,咱們坐下慢慢聊。”
在太傅府的書房內,謝光與勞劍華分賓主落座。在一旁陪坐的,還有狄獻和玄甲副將葉榮成。這兩個人,都是謝光的心腹愛將。
勞劍華先向謝光告罪,解釋自己接到狄獻的書信後,本打算立即啟程來洛邑。可不巧的是,長刀軍團恰好趕赴紫金關和盛玉關,為了避免他們與突厥人發生衝突,於是他只好暫且留在突厥北大營,給聖殿親王和馮一韋牽線,聯絡斡旋兩軍的關係。直到諸事辦妥,他這才急忙趕來。
“讓你費心啦,”謝光欣然道:“多虧有勞先生在,才能穩住西邊的局面啊。”
勞劍華趕忙謙遜道:“太傅謬讚。在下無甚功勞,全賴太傅運籌帷幄,主持大局。”他略微頓頓,接著道:“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帝都的兵諫計劃,最後竟然會有如此變數。也多虧太傅大人臨機決斷,才避免了局勢失控。”
“唉——”謝光長嘆道:“說實話,到現在我也不清楚,之前那樣應對究竟是福是禍?總而言之,我們可能真的低估了李成武他們啊。”
“其實,現在的局面也未嘗不好,”勞劍華安慰謝光:“至少,太子還在咱們手中,聖教盟約仍可利用。”
聞聽此言,謝光沒有急著說話,只是將桌案上的一張絹帛拿起來,遞給了勞劍華。
勞劍華雙手接過絹帛,仔細讀了兩遍,眉頭緊鎖起來:“這是……出自東宮的手筆?”
“是的。”狄獻在旁邊解釋道:“前日末將奉殿下之命,帶回來給太傅過目。太子殿下還說,他準備呈送帝君御批後,明詔天下。”
勞劍華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窗外,微微有些出神。
謝光緊盯著勞劍華,狄獻則與葉榮成對視了一眼,三人也都沉默不語。
良久,勞劍華才轉回頭來,淡淡道:“太傅大人,看來我們不僅低估了李成武,也同樣低估了李炳。”
葉榮成忍不住問道:“勞先生何出此言?”
勞劍華微微一笑,又抖了抖手中的絹帛:“太子在這短短數百字間,便將收復西疆的方略說得如此明晰深刻,不是低估又能是什麼呢?”
“哦?還請先生賜教。”謝光沉聲道。
“太傅,狄將軍、葉將軍,你們請看這段,”勞劍華指著絹帛上的文字念道:“治民之要,在經濟融通、物產豐饒;治疆之要,在屯兵備險、軍農並舉;治番之要,在內外兼親、免苛除暴。此三者失其一,則西疆必亂;三者盡失,則域外不復吾聖唐矣。可知,吾之敵非突厥也,乃朝堂之策也。”
念罷,勞劍華捋著鬍鬚感慨道:“寥寥數語,切中要害,若非天資聰穎,絕難做到。”
葉榮成是武將出身,對這些文縐縐的話並無太深感受,而狄獻則同意道:“勞先生言之有理。不過,更令末將在意的是這一段:西疆經略百年,政通人和、絲路繁茂。此番突厥叛軍驟然發難,顛覆藩國、阻斷商道,久之必損民利、必傷民心。彼時,西疆鬼漠萬里之界,處處燎原烽火,可期也。目下之事,當急徵:關內道之華州、涇州、隴州、寧州、慶州;隴右道之秦州、渭州、蘭州、涼州、甘州;以及河東道之絳州、汾州共十二路府兵,集結紫金關整軍備戰。長刀軍團、玄甲軍團一部與各州府兵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