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2 頁)
因此,我們也許可以推斷,曾國藩相術的有效性,主要來自於對精神氣概的判斷而非具體的五官相貌。
五
除了風水、相面外,曾國藩另一項頻繁進行的&ldo;迷信&rdo;活動是算卦。
曾國藩請人算過卦。
鹹豐八年十一月,因為深陷戰爭的九弟曾國荃&ldo;久無來信&rdo;,曾國藩&ldo;不勝懸懸&rdo;,於十一月十四日,&ldo;請李笏生佔牙牌數,似尚平安&rdo;。
另一次記載是關於軍事決策:
請陳雪樓筮卦,筮浙江可保否。得《艮》之彖辭。筮餘軍是否南渡,得《解》之《師》。筮次青之應否赴浙,得《兌》之復。
他自己也會算卦。
每當軍事進退兩難之際,他常用算卦來推測吉凶。是否派兵,是否移營,全域性利鈍,都是他卜測的範圍。
進退兩難,寸心終日紛擾。屢次占卦,亦智略不足,故不能審定全域性確有定計。
早起鬱鬱,若無主者,又佔二卦。
自佔一卦,問江北有兵來南岸否。遇&ldo;坎&rdo;之&ldo;觀&rdo;,見者以為佳。
夜占卦問左軍利鈍,卦象不吉,焦灼之至。
因卦象不吉而焦灼之至,可見他對算卦確實是十分相信的。我們這些崇拜曾國藩的後人,可能很少想到,在曾國藩的軍事策略背後,居然隱約晃動著&ldo;封建迷信&rdo;的影子。事實上,曾國藩幕府中,一度專門養著些占卜之士,以至於在他剛剛升任總督,徵求朋友幕僚如何施政之建議時,汪梅村建議他&ldo;屏術數星卜之士&rdo;。
六
從文字記載來看,曾國藩算卦,純用周易之理。比如,與太平軍作戰正緊張的時候,他在日記中說:&ldo;念金陵、寧國兩處危急,焦灼不可言狀。因佔二卦:金陵卦,遇否之渙;寧國卦,遇屯之益。&rdo;周易占卦的方式是先佔得一卦,再求得一相關的變卦。前者稱&ldo;遇卦&rdo;(即本卦),後者稱&ldo;之卦&rdo;(即變卦)。曾國藩為金陵局面佔的卦&ldo;遇否之渙&rdo;,就是先佔得否卦(遇卦),再得渙卦(之卦)。
曾國藩算卦,是他讀《易》的副產品。
讀易本是理學家的本行。理學的宇宙理論,就建立在易經的基礎之上。世界的本源問題,是任何一個哲學理論都無法迴避的,然而孔子的平實言談並沒有給企圖建立世界模式的程朱等人太多的啟示,好在孔子十分推崇的《易經》給了他們以充分發揮想像力的機會。程子和朱子等理學大家透過注《易》,建立起了理學的宇宙原理,即&ldo;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萬物&rdo;,因此《易》可以說是理學體系的奠基石。
作為一個理學家,曾國藩一生對易經十分重視,用力至勤。考《曾國藩日記》,曾氏一生,至少五次通讀《易經》。由此可見曾國藩對《易》的喜愛,終其一生,至老彌篤。他從這部古老的經典中不但讀出了辯證法,讀出了大量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學會了算卦。
曾國藩的卦算得準不準,日記中沒有詳細記載。但從他樂此不疲的事實判斷,他對此中訊息確有吟味。
應該說,易經占卦,並非是百分之百的迷信,其中也有一點哲學啟示在。《易經》認為,宇宙是個相互感應的大系統,系統內的每一事物都與全體相通。世相雖然繁雜,但多不礙感應,體不礙互通。因此《易經》認為,世事並非由神明前定,而是有規律地發展的(就是&ldo;道&rdo;)。這一規律,雖然混沌難明,但人竭盡全力,還是能探討得一點訊息。
第三節 曾國藩從神秘文化中得到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