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2 頁)
不過這種作風顯然十分適合於晚清的政治環境,翁同因此認為,曾國荃對官場對人生的思考都很深刻,對他評價極高,他在《日記》中稱曾國荃:&ldo;其學有根柢,再見而益信畏友也。吾弗如遠甚。&rdo;他認為曾國荃所宗乃是老莊:&ldo;沅甫之學,老莊也。然依於孔孟,其言曰&l;抱一守中&r;,又曰&l;止念息心&r;,又曰&l;收視反聽,是為聰明&r;,其養生曰&l;神水華池,時時致念&r;,其為政曰&l;順民心&r;,其處世曰&l;恕&r;,其臨事曰&l;簡&r;,其用兵皆依乎此而已&rdo;,&ldo;其人似偏於柔,其學則貫徹漢、宋,儕輩中無此人也&rdo;。從翁同的描述來看,除了&ldo;偏於柔&rdo;之外,曾國荃簡直成了曾國藩的翻版。曾國荃晚年寫信給侄子曾紀澤,也認為是兄長的教導,使自己找到了與官場相安的途徑:
餘昔日自作聰明,間或背文正公之教訓而私智自逞,往往不能妥葉。今稍符於眾議者,實皆恪守懿訓而弗爽也。
第四節 諸將皆富,大帥獨貧
一
其實,曾國荃只是貪名最大,論起經濟實力,他在湘軍將領中,絕不是最富的。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湖南各地豪宅紛起,曾國荃的大夫第相比之下,已經毫不起眼了。
湘軍早期軍紀之嚴明,有許多證據可以證明。但鹹豐八年之後,違紀現象開始增多。鹹豐八年,湘軍在江西因紀律敗壞,激起民憤,竟然被民眾暗中殺死百多人。及至後期,湘軍整體上開始趨向腐敗,綠營中那些致命的惡習,比如&ldo;吃空額&rdo;、剋扣士兵等也開始在湘軍中出現了。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譜&iddot;卷四》說:&ldo;大都帶勇專為牟利。其虛籍克餉,智計百出,視綠營又加厲焉。&rdo;
鮑超軍隊在湘軍中紀律最差,吃空餉也最突出。同治元年,鮑超軍萬餘人,病故傷亡逃走共減員四千餘,為總數三分之一,但仍千方百計領取全餉。曾國藩對鮑超的伎倆看得很清楚,曾說,鮑超霆軍軍餉&ldo;積欠本已不少,而該營哨每於發餉之時,借劃邊米價為名,又復多方剋扣&rdo;。左宗棠也說鮑&ldo;位尊金多,自為之念重&rdo;。
曾國藩對這種情況心知肚明,卻表示難以處理:&ldo;亦有所聞,欲求一破除情面之人前往點名,殊不可得。近日各營弊端甚多,不僅缺額一事。鄂中積習更有甚於此間者。若軍務不速完竣,正不知遷流之何極耳。&rdo;曾國藩的這種態度表示,當時的湘軍確已腐敗到了相當的程度。
其實不靠這種惡劣手段,一樣可以致富。除曾國藩之外,湘軍中最清廉的高階將領,當屬彭玉麟了。然而正是從他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作為湘軍高階將領,如果想發財,會多麼易如反掌。
《彭玉麟集》之第四十四、四十五頁,有《賦性》二首。其中有&ldo;汙吏貪官仇欲殺,賢人君子敬如神&rdo;及&ldo;眼孔著高看義利,分明黑白好安身&rdo;之句,以示自己的清廉。詩下自注說:
軍務告竣,除已報銷餉項及陣亡恤賞養傷各銀外,下餘應歸私囊銀近六十萬,悉留協濟長江,不敢攜分厘以貽害子孫,諮明六省督撫在案。
也就是說,打完仗後,除了已經報銷餉項及陣亡恤賞養傷各銀外,剩餘可以歸入私囊的白銀近六十萬兩。他把這筆錢全部留作公用,沒有帶回一分。那麼,他這六十萬來源於哪裡呢?查《彭玉麟集》下冊,可知,因為軍餉沒有來源,清政府允許彭玉麟部&ldo;以鹽抵餉&rdo;,以食鹽專賣權充軍餉,透過販賣此項權利,積累了六十萬存銀。從詩中的自注可以看出,按當時人的觀點,這筆錢他是可以自由取用,視同私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