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3 頁)
曾國藩生平以&ldo;誠&rdo;自命,然而在向朝廷抄錄李秀成自述時,他卻多處作偽。經羅爾綱等人考證,曾國藩在李秀成原稿上進行了以下幾處關鍵修改:
一是關於洪秀全死因,李秀成手跡本稱&ldo;天王斯時已病甚重,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也,是以四月廿一日亡&rdo;。說明洪秀全病死。曾國藩為了誇大曾國荃的戰功,將這段話改為:&ldo;因九帥(曾國荃)之兵,處處地道近城,天王斯時焦慮,日日煩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rdo;以證明洪氏直接死於曾國荃的軍事壓力之下。
二是李秀成被俘經過。李秀成是在隻身一人逃難過程中,被&ldo;兩個奸民&rdo;捉獲,解送清營。如果照此匯報,則李秀成之被俘,與湘軍本無關係。曾國藩卻在原稿上,用硃筆把&ldo;是以被兩個奸民&rdo;七字勾去,&ldo;獲拿&rdo;兩字倒調,改為&ldo;遂被曾帥官兵拿獲&rdo;。到抄送清廷及付印時,又改為&ldo;遂被曾帥追兵拿獲&rdo;。
三是李秀成衝出天京的時間。李秀成的原話是:&ldo;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由九帥放倒城牆而出,君臣捨命衝出關來。&rdo;而曾國藩用墨筆把&ldo;初&rdo;字改為&ldo;四&rdo;字,把&ldo;初更&rdo;改為&ldo;四更&rdo;。初更是傍晚十九時至二十時之間,天剛黑,就被太平軍衝出,曾國荃是要受處分的,而改到四更(第二天一時),就減輕了他的責任。
四是刪改天朝十誤之第十誤。《李秀成自述》中總結了太平天國政治的十大失誤,第十誤原稿為&ldo;誤立政無章&rdo;。曾國藩將這一條改為:&ldo;十、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rdo;這樣一改,不但誇大了曾國荃攻克天京的首功,又把李鴻章攻陷江蘇和左宗棠攻陷浙江之功都解釋為太平軍把江、浙的軍隊調回保衛天京。
二
吳方在《傳送思想的能量與侷限‐‐由曾國藩看歷史的來龍去脈》中對曾國藩的複雜性有過精彩的分析:&ldo;以&l;王霸雜術&r;持身、用人、施政、御軍,曾國藩的成功主要在於他把握住了傳統政治文化的精髓,有原則也有靈活性,亦即宗經而不捨權變。他有&l;兩手&r;、&l;三手&r;而不是隻有&l;一手&r;&rdo;,&ldo;降及晚清,這種&l;兩手&r;式的格局(儒學法家化或者儒法合流一表一里),又由曾國藩來實踐了一回。說他那理學姿態是假的也罷,情況確實壞到&l;不假不成&r;的地步,因此曾國藩又可以說&l;真誠的偽飾&r;。這大概是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一種尷尬的真相。&rdo;
雖然後世史家揪出了曾國藩這麼多&ldo;作偽&rdo;的證據,但是平心而論,我們不得不承認,曾國藩在晚清封疆大吏中仍然是對朝廷最忠誠的。除了極少數涉及其家族、兄弟及故舊利益之處外,在絕大多數時候,他對上對下,都貫徹了以誠相待、以拙勝巧的原則。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他一貫不計自身利害,以身報國。比如在處理天津教案過程中,他為了國家利益,就不惜負起&ldo;賣國&rdo;罪名,甘當&ldo;替罪羊&rdo;,使自己多年英名,毀於一旦。以至李鴻章在當年八月二十一日信中說:&ldo;吾師蒞津後,章疏皆系老實話,每為人所挾持,此鴻章所不敢出者。&rdo;
曾國藩雖然掌握了官場生存的秘密,有時也使用權詐手段,但內心操守卻依然分明,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從不含糊。所以他在晚清官場,並不特別得心應手。他晚年在給諸弟的家信中說:&ldo;餘兩次在京不善應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