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是此刻齊王內憂外患,朝不保夕,其內部人心惶恐,士氣不高;
所謂地利,宮城是洛陽乃至全國的政治中心,並且結構堅固易守難攻;
所謂人和,一是指控制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此後長沙王攻擊齊王那就是“討逆”,而齊王攻擊長沙王就變成了“謀反”,齊王計程車兵也跟著成為“附逆分子”,政治上的主動大大提高了長沙王一方計程車氣,同時又瓦解了齊王一方的鬥志;二是指宮城內有兩萬殿中禁軍,這部分軍隊堪稱天下最精銳,長沙王有機會說服他們為其所用;三是洛陽城內那些觀望的公卿,一看齊王覆滅指日可待,紛紛轉向支援長沙王。
晉代洛陽城大致呈南北放置的長方形,地勢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宮城在城內中部偏西北,呈南北放置的長方形,宮城西北處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墉城。
西晉洛陽平面示意圖
有一道寬達五十一米的御道東西貫穿宮城。洛陽東西兩面城牆各有三道城門,此御道連線其中最北一對,西曰閶闔門,東曰建春門,建春門也稱上東門,阮籍《詠懷》詩中說的“步出上東門”,就是指這道門。此御道旁種滿了榆槐樹,兩側是朝廷的官署,太僕寺、武庫署、太倉署、河南尹官署等都在此處,此外在眾多王公貴戚的宅邸也在御道旁(此御道並非著名的銅駝街,銅駝街是南北走向,連線宣陽門到宮城南大門)。
齊王的大司馬府也在此御道旁,在宮城以西閶闔門以東,二王交戰的戰場就順著此御道東西走向展開。
交戰的第一階段衝突並不劇烈,董艾抓捕長沙王未果,回到大司馬府前,屯兵宮城之西準備強攻;與此同時,長沙王正在宮中竭盡全力收羅禁軍,準備帶著惠帝出宮進攻大司馬府。此刻長沙王軍心未穩處於守勢,為了延緩對方的進攻,長沙王派遣部將宋洪射火箭焚燒大司馬府,而董艾則派人焚燒宮城西部一些樓觀和宮城的西大門,千秋門(也稱神武門)。
儘管失了先機,齊王仍想奪回政治上的主動權,為了監視惠帝,齊王在宮中安插了不少眼線,如今派上了用場。齊王派人潛入宮城聯絡黃門令王湖,讓他將宮中全部騶虞幡都偷出來。齊王打算用騶虞幡對付長沙王,齊王部下舉著騶虞幡繞宮城高喊:“長沙王矯詔!”
當年楚王就死在這騶虞幡之下,長沙王自然不會重蹈覆轍。騶虞幡只是惠帝的信物,如今惠帝本人都在長沙王控制之下,騶虞幡就成為一個沒用的道具。長沙王讓惠帝下旨,對外宣告:“大司馬謀反,助者誅五族。”
黃昏時分,交戰進入第二階段,齊王發起進攻,血戰開始了。《晉書》上說“是夕,城內大戰,飛矢雨集,火光屬天”,主戰場就是皇宮內院。此時千秋門已經燒燬,大門兩旁的樓閣火焰正熾,千秋門之後是皇家園林西遊園,著名的凌雲臺就在這個園內,此時園中的亭臺樓榭都有伏兵,宮城內諸殿、諸樓閣上也都佈滿強弓勁弩。
齊王的軍隊從缺口處潮水般湧進宮城,頓時箭矢如雨,從四面八方射來,齊王的軍隊予以還擊,持弩仰射,並且殺入西遊園與伏兵短兵相接。雙方死傷都很慘重,屍體相枕一片狼藉,論人數目前還是齊王一方佔優勢,但是長沙王將皇帝司馬衷的乘輿擺在內城南部的南止車門,令齊王投鼠忌器。
在黑暗與混亂之中,戰況陷入僵局,對於齊王來講這是一個不幸的訊息。他原把長沙王當做面板之癢,沒想到竟演變成心腹大患,真正的敵手河間王、成都王尚未交鋒,自己已然損兵折將。齊王下令加強攻勢,箭雨比之前更加猛烈了,連惠帝也不再被顧惜,不時有冷箭飛到御前,射死射傷眾多朝臣,惠帝奇蹟般地毫髮無傷。
面對齊王迅猛如潮的攻勢,長沙王被迫後退,從宮城西部撤到東部,惠帝也撤至東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