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第2/4 頁)
式最終只能變成領導大佬打分制,一地雞毛。
華夏的科研環境這麼多問題,其實還是一個字,錢的問題,資源太少,科研人員又多,導致瘋狂內卷。
所以衛康建立盤古研究院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
他要每年投入巨資,養起一批華夏學術界真正的優秀人才。
讓他們全心全意投入在基礎科研上面,研究經費不用愁,待遇給夠,人脈關係和官僚作風在這裡更是不存在的。
至於長期的科研成果,他也等得起,反正三清是他的一言堂,利潤足夠高,又沒有資本的短視干涉,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的科研投入也花得起。
像鷹國的科研環境為什麼那麼好,因為科研經費實在太充足了,不但國家投入大,還有各大企業爭相創辦科研中心。底盤夠大,經費夠多,科研人員去哪都能活得很好,自然可以誰都不鳥,專注在科研本身上。
他要把從全球病人身上賺來的錢,投入到國內的基礎研究中去,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促進華夏的科技騰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而且他還有一個私心,等幹了一段時間以後,裡面最優秀的人才,他都要儘可能留下來。
來了,就別走了。
這話當然不是狂妄。
現在的他,的確有這份能力。
拋開諾獎不談。
在全球醫療界,許多大佬都私下將他稱作醫藥界的“愛因斯坦”,這無疑是對他科研實力的最大認可。
事實上,他現在醫藥界,已經擁有了極其強大的號召力,不論國內國外,許多年輕科研學者,都將他視為心目中的偶像。
再揮舞金錢大棒,給足待遇和經費,足夠挖來各種高階人才。
而且,盤古研究院不但要吸引國內最優秀的人才,國外的尖端人才,他也要。
博士後工作站正是為此而設。
從來都是國外的機構和高校,吸引全球以及華夏的人才。
如今,盤古研究院,也可以。
假以時日,這必將是一座全球最頂級的科研機構。
而且,衛康心中還有一個計劃,正在徐徐展開。
他早就有一個想法,要打造屬於華夏的最高科學獎項。
針對全球各個基礎科學領域,打造一個能與諾貝爾獎齊名的科研獎項。
諾貝爾獎為什麼能成為影響力如此巨大的獎項,一個原因是公正,另一個原因就是高額獎金。
當年諾貝爾設立獎金的時候,給的標準是,能讓一個科研學者20年無後顧之憂,從而心無旁鷲地投入到基礎科研上來。
所以每年諾貝爾獎的獎金一直都在膨脹,到現在已經是一百二十萬美金左右的鉅款了。
國內能與之媲美的是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800萬,但是授予人數只有一兩人。
衛康的野心則還要更大一點。
畢竟,現在一線城市,800萬獎金也就夠買套房。
他想要給的,其實很簡單,一如諾貝爾當初一樣,能讓一個科學家,不管在哪裡,都能有房有車有存款,下半輩子不用為生活發愁。
只要三清集團還存在一天,這個準則就不會變。
一個科學獎項的成立,離不開國內學術界的支援,這也是他要跟各位學術大佬一起商討的原因。
看看時間,會議時間已到。
衛康登入視訊會議,很快看到熟悉的各位院士們。
物理學界的齊院士,生物學界的常三維院士,醫藥界的塗悠悠院士,航天航空的謝院士,等等,足有三十餘人,全都是華夏科學院裡面各大領域的領軍大佬。
衛康看著面前螢幕,不由一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