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γ-分泌酶抑制劑,成功提取(第2/3 頁)
結構,讓其更加契合靶點,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衛康點點頭道:“這倒也是個穩妥的方向。”
陳以清備受鼓舞:“目前我們有幾個預選的靶點,新的化合物分子式也構建出來,正在做改良。等篩選出最合適的,就可以進行後續測試了。”
衛康一臉讚許,隨即看向一旁的唐缺,這個一米八高壯大漢此刻正認真地聽著,一副好學生的乖巧模樣,讓他有些難以適應。
畢竟唐缺外形過於硬朗了,身材魁梧,肌肉虯結,再加一張粗獷的大臉,雙手還有各種青色紋身,無法想象一個科研人員能長這樣,反而更像一位找上門來的職業殺手,來的時候嚇得保安差點報警了。
於是他正色說道:“陳博士,唐博士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他會幫助你一起分析蛋白質分子尋找合適的靶點,如果你需要計算化學家的幫忙,小龍也能利用分子動力學,在計算機上動態地推演藥物分子與蛋白質分子上的靶點作用過程。”
“總之,有你們三位傾力合作,一定能夠加快專案進展。我等你們的好訊息了。”
瞭解到新藥研發方向之後,衛康回到自己的實驗室。
他開始駕輕就熟地搜尋起廢棄藥品資料庫。
由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真正成因並沒有定論,目前各種研發方向都是建立在假說之上。
因此各種新藥的研發方向很多,他打算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副作用可以提取。
也許其中有對腦部的副作用,不知道有沒有效果。
“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在腦部沉積,從而對神經元產生毒害,造成大腦萎縮。這樣一來,就有好幾個研發方向。”
“第一個是分泌酶抑制劑,要麼增強α分泌酶的活性,要麼抑制β和γ分泌酶活性,都可以有效減少澱粉蛋白生成,達到治療目的。”
“第二種是tau蛋白作為靶點,透過提高蛋白磷酸酶活性而產生去磷酸化效果,使異常tau蛋白恢復正常,從而實現治療作用。”
“第三種是免疫治療,透過主動或者被動的方式,讓患者產生aβ抗體,從而延緩或清除腦組織中的aβ聚集。但是這個辦法存在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是每個患者都能產生足夠的抗體的,而且免疫反應容易過猶不及,導致無菌性腦膜炎。”
“所以大概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阻止澱粉樣蛋白的沉積,一個是消除已經沉積的澱粉樣蛋白。”
“阻止的話就是分泌酶抑制劑,消除的話,要麼能夠合成小分子藥物,精準與β-澱粉樣蛋白靶點結合,從而消除掉它,要麼就是透過藥物作用激發自噬溶酶體的活性和數量,從而吞噬掉澱粉樣蛋白,達到消除的效果。”
衛康一邊思索,一邊搜尋著廢棄藥方,尋找跟這些方面相關的副作用。
一開始,他搜尋治療腦炎和腦神經的藥物。
因為腦神經損傷主要是缺氧缺血性損害,這些藥物有著能促進血管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
可惜副作用並不能讓他滿意,都是一些什麼鹼中毒,低鉀血癥,流口水,臉紅,嘔吐,頭痛,心跳加速等等,沒什麼卵用。
他只好耐下性子,仔細一個個翻看起來。
忽然,他眼前一亮。
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藥方出現在他面前。
“一款治療反常性痤瘡炎的小分子藥物,本來是想要治療毛囊過度角化,但是效果非常差,使用之後竟反而加劇了痤瘡炎症的惡化,因此被廢止了。”
“因為其中一種含量微弱的成分能夠抑制γ分泌酶生成,導致γ分泌酶的缺失,從而引起惡性反應,刺激面板生成膿腫。”
“原來γ分泌酶的缺失竟然還能導致這種結果。也是,痤瘡炎都是發生在年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