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第2/3 頁)
圖說服她拒絕的offer,和他一起去瑞士的時候,李文森已經畫好了草圖,找二十五公里外小漁村裡的老木匠溝通了七個小時,才把她幼稚園簡筆畫一樣的設計思路闡述清楚。
就在那個時候,他明白了一件事。
是他的理想之地。
只要他人在,無論以後發生了什麼事,也無論李文森有多麼想把他甩脫,她都沒辦法離開他。
……
喬伊從玻璃格子裡抽出一卷厚厚的文獻。
二零一六年三月九日。
李文森剛剛結束西布莉案件審訊工作的第二天,審訊物件艾倫-英格拉姆找上門來,字裡行間不經意透漏的資訊,讓李文森抓到了安德森的一個小小的把柄。
當天傍晚,她就拿回了這疊檔案。
安德森主管裡與物理有關的一切工作,譬如銀河系邊界探測、粒子加速對撞、下水道疏通、住房水管維修、電燈泡回收,以及……
大記事表。
李文森從安德森手裡拿到的是近十五年的備忘記錄,厚厚的一沓,近一千五百頁。原文是英文,他直接掃描到電腦裡,用textgrabber提取出文字,打亂排版,再一鍵翻譯成捷克語。
有很多次,兩人面對面坐在地毯上,相隔距離不過一米。他當著李文森的面整理這些檔案,可他的女孩從來不曾發現。
……
他席地坐在植物纖維織就的灰色地毯上,修長的手指翻過一頁又一頁雪白的紙張。
他要從一千五百頁密密麻麻的備忘中,找到一個名字。
‐‐劉正文。
在李文森的秘密網頁上,她和那位叫jane doe的不知名女人或男人的對話裡,唯一出現的一個與有關的名字,就是劉正文。
二十多年的老所長。
看app store上的價格就知道,textgrabber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文字提取軟體,尤其是這種陳舊的文獻紙,它時常會把摺痕和汙點辨認為字型,產生亂碼,直接用word文件的搜尋功能,會遺漏很多有用的資訊。
所以他謹慎地選用了最古老的方式。
一張紙一張紙用肉眼掃過去,一段話一段話用大腦記過去。
沒有一絲細節能逃脫他的眼睛。
1979年4月11日,劉正文法國留學歸來,直接聘入,年僅十七歲。
1986年5月12日,劉正文出任所長、地質組組長。
1989年6月5日,劉正文出任中法核子交流組組長。
1994年4月30日,劉正文辭去中法核子交流組組長職位,交流組解散。
1994年5月23日,劉正文帶領地質組十人赴崑崙進行為期十年的地質考察,安德森代行所長職務。
2004年3月26日,十人團隊只有劉正文一人回歸,同年成立中法理論物理臨時實驗室。
2006年4月1日,劉正文因洩露第二十三號機密檔案,撤去地質組組長職務,所長職務暫留。
2006年4月2日,劉正文自行申請再赴崑崙。
2006年5月6日,劉正文失聯。
2006年9月1日,救援隊找到劉正文屍體,dna匹配後確認死亡。
……
春末夏初,日光已有些粘稠。
喬伊一頁一頁地翻閱著厚厚的記事表,速度談不上快,也談不上慢,兩個小時他看完一千兩百多頁,一千兩百多頁的內容他都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