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頁)
他手指挺靈巧的,只要他有了“使用調羹來吃飯”的心志以後,馬上就學會使用了。
(徹之還沒有機會吃全套的法國料理——因為那要求按順序熟練地使用許多刀叉,這什麼時候也得挑戰一下。)
當要教他東西的時候,徹之總以哭泣、逃避、仰身、亂扔東西來抗拒,這些澮政嗣也曾有過。只是徹之抗拒的程度比較嚴重,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這確實挺傷腦筋的。
每當挑戰新事物的時候,徹之總是抗拒,但無論如何我都要向他堅決地表示:我要讓你做這個,絕不妥協。 徹之迫於我的壓力,哭喪著臉或打我幾下,對這些小小的抗拒我就不予理會,還是要他做。
(當他抗拒非常強烈的時候,我會反省:是不是因為障礙而確實學不會呢?是不是我的做法有問題呢?抗拒比較小的時候,就要抓住時機教他——時機的把握要靠感覺和經驗的。)
出人意外,只要輔助一下,表揚一下,他就會開始做起來。教養、教育都是表揚出來的。
看看那些前輩,他們成了當時的錯誤學說(冷漠的母親造成孩子的自閉症)的犧牲品,聽從專家所謂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的告誡,讓孩子放任自流,根本談不上什麼教養。在急躁發怒的孩子面前,既不能訓斥又不能鼓勵,像面對腫塊一樣,除了袖手旁觀毫無辦法。
如果不教孩子們社會規則,小的時候還能憑本能行動,但等他們長大了,周圍的人們馬上會要求他們遵守社會規則,一旦孩子辦不到,就會受到訓斥,失去自由。但是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看,他們並不知道被禁止的原因,除了急躁發怒之外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情。雖然孩子們種種急躁發怒的表現都有其含義,但是周遭的人們並不理解,甚至採取錯誤的應對措施,更加劇了孩子們的爆發。儘管如此,人們還把急躁發狂稱之為自閉症固有的問題行為,這不很可笑嗎?
對急躁發狂的反覆發作,周遭的人們窮於應付,就把他們送到遠離人世的福利院進行隔離管理(有時採取藥物控制),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福利院裡,由於工作人員的照顧不周,應對不力,往往引起患者發怒發狂,弄得渾身是傷。每當此刻,他們小時候可愛的童顏與現實的窘相重疊交替呈現眼前,怎不令人五內俱焚,黯然神傷?如果人們能充分理解自閉症患者的心情,及時給予恰當的照顧、教育和支援,他們不就能安度此生了嗎?每思至此,心酸不已。
教他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我認為自閉症障礙的本質,既不是刻板動作,也不是易怒發狂,更不是所謂的嚴重行為障礙。現在看來,這些都是由於交流障礙而引發的次生性現象。由此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性,引發起各種各樣障礙的症候群,也就是自閉症。
因此,我想教的第三項——與他人交往的方法——是至今為止最難的課題。
徹之的語言發育遲緩,複雜的語句他肯定學不了,這個我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如果不掌握一些交流手段,他就無法構築和諧的人際關係。因此,我想教他在與人交往中最最重要、最最簡單的交流語句——打招呼。
該怎麼教呢?比方說,在家中,如果幾十回、幾百回地反覆要求他說“早上好”,可能有一天,他也能鸚鵡學舌般地說“早上好”。但是,要作為確切的對他人的招呼語來使用的話,可能永遠也做不到吧。
由此我想:教“早上好”的時候,與其在家中練習100遍“早上好”的發音,還不如每天早上請100個人對我們打招呼:“早上好”,在鄰居們的協助下學習。(在本書的第6章中詳細介紹。)
與他人交往時,徹之偶爾做出拍打他人等一些不合適的舉動,那是不是想要表達“想和你玩”這種意義呢?先推敲一下徹之的心情——他想做什麼呢?比如,如果想和別人玩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