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草原部落,不龜手之藥(第2/5 頁)
或者說,在涇陽的時候他就有意識接觸這方面的內容。因為他知道,秦國與匈奴早晚都有一戰。他能這麼瞭解,還真多虧了蘇荷這位人才。
蘇荷可謂博覽群書,精通各地地形乃至異族民俗。他在涇陽閒來無事,經常會湊上前去討教,令他是受益匪淺。
“我沒問你這些。我又不打仗,你和我說這些,我也管不著啊。我就想知道,匈奴有啥值錢的東西不?”
“牛羊戎馬?”
“除開這些呢?”
“似乎沒了……”
“沒了?那還搞雞毛!”
韓信撓撓頭,無奈道:“吾記得蘇荷與我說起過,秦人與匈奴是有通商的,烏倮主要就是以絲帛金器珠玉和戎狄購買戎馬。對了,還會購買些價值不菲的青鹽!”
“青鹽?”
“對,塞外之地有諸多鹽湖,匈奴將其命之為花馬池。鹽湖人畜皆不能飲用,如海水般苦鹹。產鹽塊大色青,比海鹽味道更醇厚。當地人相傳是有匹花色天馬從天而降,落入湖泊,所以得了鹽池。塞外有處小城名為花馬城,就建造於大量的鹽池附近。”
卓草若有所思的點頭。
鹽代表著財富,昔日齊國能獨富一方,就因為掌握著大量的海鹽。青鹽不論口感味道,都遠遠超過海鹽。像咸陽城的勳貴吃的都是青鹽,奢侈點的還會用青鹽漱口刷牙。
“你說等打贏匈奴,我討要鹽湖的開採權,有戲不?”
“別人不行,卓君肯定行!”
卓草默默將此事記下,繼續問道:“等這仗打贏後,始皇帝說不準就會遷些人至塞外戍守。但這些人無法耕種只能放牧,獲得的收益並不大。”
歷史上秦始皇就是這麼幹的,別覺得奇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疆土萬無一失。打敗匈奴後,秦國遷了大量的商賈贅婿和刑徒。秦滅百越後,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
對了,經常還有人說什麼秦國被滅是因為長城軍團和嶺南軍團得到始皇帝的遺詔,說什麼秦可亡華夏不可亡,什麼哪怕秦國覆滅他們也不能班師回朝。其實動動腦子就知道,這純粹就是扯淡,而且壓根是大秦帝國這部小說裡虛構的內容。
秦國乃是中央集權制,首要任務就是確保秦國不失。秦始皇正式稱帝的時候就說過: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這麼重權的人,會腦子抽抽的說這話?!
過度將某個人神話,只會給人招黑。
“卓君,這其實就足夠了。”
“還不夠,要物盡其用才行。”
“物盡其用?”
韓信撓撓頭,臉色瞬間就變了。
完了,卓草這是要把石頭都給榨出油來!
卓草在涇陽可有個美名——卓扒皮!
“羊毛也很值錢啊!”
“……”
卓草把翎拽了過來,強行把他的上衣扒開,頓時把他凍得渾身哆嗦。“你看,他這衣服就是兩層的,裡面塞了大量的羊毛,論保暖效果不比裘襖差。關鍵是便宜啊,羊毛每年都能薅,就和韭菜似的年年都會長。”
“有道理。”
卓草並沒有說羊毛衫的事,怎麼把羊毛變成毛線,他也只是偶然聽人提及過。真要讓他上手去做,他還真不會。但是,並不代表著現在就沒人用羊毛了。
他來到軍營後,就發現很多士卒都穿著羊毛衣。他們會把衣裳縫成兩層,然後再裡面塞上羊毛鴨絨鳥毛的,甚至還有塞些繅絲剩的下腳料。
“翎,身上這衣服不便宜吧?”
“嗯,得要百來錢。”
卓草轉頭看向韓信,慢悠悠道:“百來錢對咱只是小數字,可照舊有很多人用不起。北地大營內,就有很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