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明國情(第1/2 頁)
“嘔”
許多官員剛吃了一口,立馬嘔吐了出來。
陳淵吃得是津津有味,他在軍伍中生活過,什麼難吃的東西沒嘗過?這點玉邊湯吃下去還不在話下。
眾官員中,揚州知府任育民的表現倒是可圈可點,在大家正為一兩口玉邊湯而掙扎的時候,他就著一些鹽巴,到是吃了大半碗。
“各位可吃飽了?”陳淵含笑著問。
“飽了飽了。”
眾官員們已經是吐空了胃,難受之感到真讓他們不想再吃什麼東西了。
“那好,那咱們就接著說事吧!”
衙役撤去碗筷桌子,大家回座廳堂,陳淵便接著話題說:“年前御旨,要求各地停止一切稅務清單之外的雜稅,但以稅務監查司回奏的情況上看,有些地方根本沒把聖上的話放在眼裡,苛捐雜稅仍然存在,其中現象最為嚴重者江南為先,江南之地最為嚴重者又以揚州為先,你們說說看,這是怎麼回事?”
眾人一驚,背後冷汗瞬間就冒了出來,按陳淵的說法,他們是要戴上欺君罔上的帽子啊!
馬上就有官員出來辯解道:“總督大人,不是我等在下面搞什麼陰奉陽違之事,只是賦稅收取,各地情況不同,如只按稅務清單上的,將很難完成朝廷任務,我們才沒照要求做。”
中國古代的稅賦收取,其實質是一種包稅制法,中央政府將每地應收多少錢提前估好,然後將數額任務下放到下一級政府,下一級政府再按同樣的方法向再下一級政府規定好任務,而下一層政府要怎麼收稅,收多少稅,上面卻是一概不管。這也是為什麼明朝中央政府明明定了很低的稅率,可到百姓頭上卻成了很大負擔的原因。
“稅務清單,是戶部依各地情況而定的,不存在任務與清單脫節的情況。此不過詭辨而已。”
陳淵直接揭了那官員的短,讓其頓時無地自容,馬上羞紅著臉坐了回去。
場面又一度陷入安靜,陳淵見眾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顯得有些生氣,微怒道:“苛捐雜稅,自是會產生一些多的銀兩,你們既然說不清為何要多收這些錢,那其中肯定是有貓膩了,難道說各位為了肥碩自己的腰包,才鋌而走險,不惜違抗聖令?”
“大人,”這時一直未曾發言的任育民終於是坐不坐了,立馬站起執言:“話到這裡,看來有些事我不得不講了。”
陳淵盯著他,見其胸膛起伏,鬍鬚微抖,顯然是有憤言,於是便說:“任大人有什麼話可直說,不必隱隱藏藏。”
“那總督大人就別怪下官莽撞了。大人深在宇內,常伴御前,遠離事俗,可能有些東西您並不瞭解。如今官場之風氣,可以說是處處用錢,官官愛錢。
一個州、縣每年在上交國家正稅之外多收多少錢糧,一個下級地方每年應向上司分幾次進獻多少饋贈,辦理某一事務要送有關部門多少錢,都有慣例數字。
京官比較‘清貧’,因而進京的地方官照例要對在京的同鄉、同年、同門、親友饋贈一番;京城的高階官員還有義務在三大節等重大節日向低階官員的同鄉、門生、故舊例行饋贈。剛剛釋褐的進士因為還沒來得及撈錢,通常都要在回籍的路上,甚至繞道去拜訪有同鄉或是門誼的地方官,實際上就是去討要饋贈,美曰名號‘打抽豐’。
每年進京朝覲,京城的御史、給事們號稱‘開市’,這一項又要花費巨大。
如今說到害民,都歸咎於我們這些地方官員不知廉潔,我們怎麼能廉潔呢!我們的俸薪有多少,上司想方設法勒索,過往官紳要打抽豐,進京朝覲一次至少要花三四千兩,這些錢不能從天而降,我們不是隻能在稅賦上下功夫了嗎?”
此話一說,馬上就引來了眾官的附和,任育民完全是說出了大家苦命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