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范增(第2/4 頁)
荀子道:“你這小鬼靈精的,貫會做這些古怪之色,也不怕在人前失了禮數嗎?”
姜珂笑道:“弟子曾聽聞,古時有位叫做老萊子的人,他很孝順,年餘七十,還穿著顯眼的五彩衣裳,扮成幼兒跳舞給父母看,使父母高興。”
“古有老萊子綵衣娛親,今有我姜珂怪臉娛師,常言道百善孝為先,此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弟子雖失其小禮,但卻得到了這世上最大的禮。”
一番話,說得荀子心花怒放。
圖南在旁邊將姜珂今天所說的話全部都記在了腦子裡。
這可是她打敗了書院裡面數百名學生才得到的機會,能一起跟著姜珂來楚國見世面。不過現在看來,這沿途的風景都不算什麼世面,長史口中所說的話才是最大的世面。
這一趟行程可真是收穫頗多。
姜珂也沒有忘記她,將她領到荀子面前,介紹道:“先生,這是我的學生,名為圖南。”
荀子點頭,愛屋及烏,自然對姜珂的學生也很滿意。
今日這一番談話賓主盡歡,滿座皆怡,大家都很滿意,只是……
唯一讓姜珂感到心裡發虛的是,為什麼今天韓非看她的眼神這麼奇怪?
姜珂這次入楚,一路行程雖不至於大張旗鼓,但也沒有任何掩人耳目的想法,若是按照後世說法,那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誰都能看出來她這次就是專門為了挖人才來的的。
不光是荀子,韓非,以及荀子的一眾弟子,就連遠在郢都的楚王和春申君都能看出來。
這些年,楚王和春申君雖然逐漸離心,但因為當年的情誼,倒是沒有對他有什麼過分的懲罰。
春申君試圖勸說楚王採取行動:“大王,那位秦國長史現在已經進入蘭陵。”
楚王知道,但楚王不想管,準確地說,他十分篤定荀子不會離開楚國,再者說了,就算離開又如何呢?荀子奉行儒家學派,自古以來宋國,魯國等按照儒家學派那一套理論所治理的國家不都亡國了嗎?至於那個韓非,更是連韓國自己都不要他。
春申君知道楚王的想法後,瞬間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感覺自己呼吸都驟停了。
大王你冷靜一點
啊!!!
那可是荀子啊,荀子,學識淵博,不僅繼承儒學還有自己的發展,自成一派的荀子。曾經當了二次稷下學宮祭酒,被秦昭襄王親自聘請,能在趙王面前論兵並侃侃而談,絲毫不畏。是自己千辛萬苦才請到楚國的荀子啊!
和別人不同,荀子可是深入研究過治理國家學問的啊!
說實話,這荀子的功績比大王還要厲害,不說別的,就說他那兩名入秦的弟子,雖然姜珂是鬼谷子的弟子,但在趙國時也和荀子學習過一段時間,姜珂和李斯,這兩個都是如今秦王的心腹
甚至春申君還曾幻想過,如果當年自己親自去邯鄲接荀子入楚,再待秦國的那位長史以誠,將她請到楚國,那樣的話,如今有畝產數千斤糧食的國家就是楚國了。
結果大王就這麼不管了!?
春申君感到震驚。
而姜珂這邊,大家心裡已經做好了被她挖走的準備,偏偏這時姜珂倒表現出只是單純來楚國遊玩的模樣。
蘭陵,氣候溫和而滋潤,植被茂密,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周圍山巒中各式各樣的蘭草了,這也是蘭陵之名的由來。
楚國人喜蘭,這是自屈原時期便留下來的傳統,蘭花外形素雅,神韻清遠,一直以來都被當做“風骨”的代名詞,就連《左傳》中都寫道“蘭有國香”
楚人尤愛蘭草,中原人喜歡身佩玉璜,楚人卻愛佩戴蘭草香囊來表示自己遺世而獨立的品格風骨,除此這外,蘭草還有很多妙用,譬如屈原在《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