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二百三十一章 偵探將死(四十五)(第2/3 頁)
而聽完了這一切的蝙蝠俠則發現,這位席勒擁有相當敏銳的洞察力,拋開分析方法不談,也是一位相當優秀的偵探。
但是蝙蝠俠不能拋開分析方法不談,因為這些結論他也早就在看完了瑪德琳的日記之後就有眉目了,他想要的是這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
“精神變態?”蝙蝠俠追問著,這種涉及到專業心理學知識的東西,或許能夠引出席勒對於瑪德琳人格的分析。
但沒想到的是,席勒開始分析小丑了。
他以瑪德琳和小丑之間的區別作為引入,向蝙蝠俠深刻地論證了精神變態者和反社會人格之間的區別。
很多人說小丑是瘋子,但如果具體點來說,他是一個擁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屬於廣義上的精神病,但是不是大眾認知當中的瘋子。
其原因之前也說過了,小丑是有理智的,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利益導向,只不過因為他所追求的利益本身就很邪惡,所以讓他看起來很瘋狂。
而精神變態者與之最大的區別就是,精神變態者不是利益導向,而是慾望導向。
這麼說吧,古往今來,許多上流社會的名人都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甚至近現代也有不少人承認了這一點。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就是因為反社會人格障礙是高度利益導向,甚至是過激的利益導向,這意味著他們為了達成自己的利益是不擇手段的,無視一切社會規則,無視道德,甚至能夠無視本能,泯滅人性。
雖然有些殘酷,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六親不認的性格更容易獲得社會學意義上的成功。
不是上流人士更容易患上反社會人格障礙,而是反社會人格障礙更容易成為上流人士。
但人們卻更經常在下層見到精神變態者。
不要覺得精神變態者就是瘋了上街拿刀砍人,嚴重到這種程度的是極少數,但輕微的精神變態者卻廣泛的存在於大眾身邊。
他們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損人不利己。
這正是與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高度利益導向相反的,精神變態者不追求利益,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可以放棄利益。
就比如,一局遊戲快贏了,隊友開送了,小組作業快完成了,有人搗亂了,專案進行的很順利,使絆子的人就來了,孩子找的工作很好,他們一定要給攪黃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攪局者其實本身就是隊伍的一員,也就是俗稱的內鬼。
很多人都會覺得這種人不可理喻,因為明明這件事情向好發展,對他們也是有利的。
遊戲贏了,他們可以上分,小組作業被老師表揚了,他們也跟著沾光,可他們就非要搗亂,簡直跟瘋了一樣,無論如何也想不通他們的邏輯。
但實際上,這是精神變態的一種表現。
遊戲贏了,他們要開送,不是他們不想上分了,而是他們單純地覺得不能讓隊友爽,準確點來說,是不能讓隊友比我更爽。
小組作業快完成了,他們要搗亂,不是他們就不怕老師斥責了,而是比起一起被老師斥責,他們不想讓其他同學在老師心中的分量上升的比他多。
其他的事情也是依次類推,所以這種精神變態有一個字首,叫做自戀。
再具體點來說就是,為了不讓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他們可以犧牲任何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這種變態慾望。
可想而知,這種人是不可能混得好的。
遊戲裡送些人頭或是弄壞一個小組作業,確實也算不上什麼失敗,可關鍵就在於這種精神變態的症狀是不能夠收放自如的,他們在做人生關鍵選擇的時候,也會屈服於變態慾望,從而讓出唾手可得的利益。
今天失一城,明天失一池,遲早會把自己整個人生都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