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2 頁)
為什麼當我的赤手觸碰到環繞該場周圍的一層電時我並未被觸電致死?很可能是因為我穿了過胯的橡膠船員靴和有防水帽的衣服。
海軍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至今不理解當時發生了什麼。他們說該場被&ldo;儲存&rdo;起來了。那天我才知道真正的科學是什麼樣子。
彩虹計劃
阿連德的來信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東西!能看到它們是怎樣激起時間旅行探索者興趣的。他們描述道,這個美國海軍的時間旅行實驗事實上就是費城實驗。一些書,甚至至少有一部電影是以這個故事為題材的。有時真相比想像的還奇怪,但要從美國軍方和他們提供的關於所謂的時間旅行實驗(和反萬有引力實驗、飛碟構建以及可能與外星人進行合作)中篩選出到底哪些是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也很費時,原諒我這裡用到了雙關語。
據布萊克(據說是該實驗的倖存者,後面會詳細提及)所說,費城實驗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931年在芝加哥大學進行的一場可行性的研究,該研究隨後又轉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那時該專案叫做&ldo;不可見專案&rdo;,在不同時期參與到該專案的所熟知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博士、馮•諾依曼博士、尼古拉•特斯拉博士和亞歷山大博士等等。
布萊克聲稱他以愛德華•卡梅隆,一名出生於1916年8月4日的物理學家和海軍官員的身份參加該研究專案。他的弟弟,鄧肯•卡梅隆(出生於1917年5月)也參加了。
最初實驗只是基於一項理論研究,為了產生一種所謂的&ldo;隱形屏&rdo;。1940年,測試的成功將這個專案變成了一項軍事專案:&ldo;彩虹計劃&rdo;。在普林斯頓,該專案由尼古拉•特斯拉全權負責,愛因斯坦作為該專案的顧問。該理論的實際測試是在費城海軍造船廠進行的,時間是1942年1月,這就是&ldo;費城實驗&rdo;。
威廉•穆爾在他的書《費城實驗》(the philadelphia expert)中提及到,當他詢問海軍關於一個被編碼為&ldo;彩虹計劃&rdo;的記錄時,他們往往會被告之他在海軍記錄上沒有關於&ldo;彩虹計劃&rdo;的存在。然而當穆爾查閱國家檔案和軍間程式碼索引(1941年9月1日頒布)時,程式碼為&ldo;彩虹&rdo;的字母以編號334被列出,由此可見軍方否定這個字母的程式碼的存在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據布萊克,作為一項軍方的專案,有一支自願船員要受訓,還要精選船隻‐‐埃爾德里奇號(de173)。為了海上測試,需要準備裝置、設計和安裝。海上測試是在費城以外的地方進行的,即德拉華灣(delaware bay)海域。
布萊克還說道,這是特斯拉的意圖,為了使戰爭不可見,但他卻故意破壞了1942年1月的一次測試,因為他認為他們還沒做好準備接受如此危險的實驗。就憑這點,特斯拉就被諾依曼取代了。特斯拉設計了一套模擬不可見的系統,但諾依曼卻用他的&ldo;數字脈衝系統&rdo;取代了它。據布萊克和普雷斯頓•尼古拉斯所說,這個數字脈衝系統稍後還被用在了蒙淘克實驗上。
四大卷的單匝銅管用於包裹一部分甲板,一列天線被裝在埃爾德里奇的桅杆的最高點。有趣的是,自1943年開始,沒有生產銅幣,而被一種鋼製硬幣取代了。為什麼?因為所有的銅被做成銅纜,包裹埃爾德里奇號和其他一些船隻,用作消磁和隱形實驗。
1943年6月22日進行第一次實驗,卻伴有嚴重的問題。四卷銅管輻射出電磁力,產生的電磁力圍繞著船體。隱形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