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放著水車是幹嘛使的?(第2/4 頁)
火銃之時,陛下那天馬行空的腦子卻又給他們尋來了另一番差事。
開發火銃製作的新工藝。
按著陛下所說,銃管不能再使用鐵片鍛打,而要在鐵棍上鑽孔才成,待鑽出一個能夠容納彈丸進出的通道之後還要在管壁上刻出一道道螺旋式的線條。
老實講,王全貴雖然是老派匠人,但對新工藝、新方法卻並不排斥,更何況陛下每每所言皆都極其有效,便是他這般老匠也時常驚歎於陛下的奇思妙想。
可這一番他卻難免有了些疑慮。
鑽孔、刻紋自不是什麼難事,於鍊鋼時調整好火候便能製出能夠鑽通鐵棍的刀頭。
剩下的說白了就是個水磨工夫,只要時間足夠便是陛下想在內裡刻上一副畫他王全貴也能做到,更何況個螺旋式的線條。
只是這法子也太費時間了。
刻紋倒也容易,將一根由百鍊鋼製成的方形長棍略略一扭,剩下的便是如先前一般用鐵錘將其緩緩砸入銃管之中,待其走過這麼一遭,銃管內裡自能生出均勻的紋路,細細算來卻也費不了多少人工和時間。
關鍵便是這鑽通鐵棍了。
便似面前這根,哪怕老師傅用上了手鑽卻也花了二十天左右,期間甚至還因角度不對而廢掉了幾根。
,!
若這麼看來,此等法子雖不需考慮嚴絲合縫的事情,但其耗時卻要遠長於錘打之法,顯然不適合為大明陸軍換裝新式火銃。
完了卻得跟部堂大人好好說說。
心念及此,王全貴的注意力便又回到了現實之中。
此時那根鐵管卻已回到了工臺之上,那拎錘的漢子也已再次開始了錘打,只是他這一番不論在用力還是角度上都注意了許多,顯然是吸取了先前的經驗教訓。
“叮!”
“叮!”
“叮!”
又是一陣敲擊之聲傳出,新放入的鐵條便推著鐵管內裡的刻刀逐漸下降,待一兩盞茶之後,那拇指長短的刻刀便自鐵管中跌落於地,王全貴於第一時間便躬身將其撿了起來。
磨損略略厲害了些,大抵只能再用個七八次。
將那刻刀細細打量了一番,王全貴便又將鐵管拿了起來,隨後他又如先前那般將管口朝向了光亮之處,緊接著便看到了四條佈滿鐵屑的紋路。
再通兩次大抵便差不多了,剩下的便是做彈丸了。
心念及此,王全貴不由有些頭疼,可不等他再生什麼反應卻有一陣腳步聲傳入了耳中。
“王大匠,拉出膛線了嗎?”
這個聲音他只聽到過兩次,一次是當初應天被圍之時,一次卻是這工廠將才開建之際,但這卻一點都不妨礙他將這聲音牢牢刻在心裡,待再入耳,王全貴都顧不得那耗費極大的銃管便直接跪在了地上。
“草民拜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聲山呼卻與尋常不同,待到最後王全貴的聲音都已有了絲絲顫抖。
他乃是匠戶,祖祖輩輩都只靠手藝吃飯。
原本,他們這些匠戶雖極難娶到媳婦,但總算也能靠著手藝吃上幾頓飽飯,可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到飽飯的次數越來越少,捱餓的時間卻越來越長。
待到這一二十年,他們這些做工的在管事們眼裡逐漸成了賺錢的工具,不單朝廷發下的賞錢被層層剋扣,便是去大戶人家幹活也只能混上一口飯而已。
這麼長時間下來,王全貴對這樣的日子早就習以為常,也從未生出過旁的心思。
說到底,尋常軍戶大抵還能找個偏遠些的地方靠種田為生,他們這些匠戶無有旁的本事,離了這匠作營卻只是死路一條罷了。
面對這樣的局面,王全貴也只能安然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