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難受極了(第2/3 頁)
馬慶於是再次蹲下來,鐵鎬輕鑿,抱出酒罈置於一邊,往下復又挖了幾層泥土,在細簌之音中扒開那塊意料之中的油布。
撒了石灰粉的深坑裡,露出一個不小的木匣。
馬慶在木匣側面的榫槽上撥弄一陣,撥通了機關,匣蓋應聲而啟。
他彷彿捧豆腐似的,從匣中捧出一沓黃麻紙,估摸著足有幾寸厚。
除了散頁麻紙,還有一個簿子。
馬慶從懷中掏出麻布兜,小心地將這些東西裝進兜裡,才把酒罈埋回去,蓋好土層。
“我與你並無交情,就不請你飲這壇酒了。”馬慶對邵清冷冷道。
他挪了幾步,靠在杏花樹下坐了,才又開口:“因為這些東西,我阿父,還有阿父領著的幾十個兄弟,在元祐八年的宋夏洪德城之戰中,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冬夜寒氣如冰,沁人骨肉。
馬慶敘述往事的口吻並不激烈。
但那些關於京官勾連邊臣邊將、魚肉底層軍卒的細節,那份獨自存活後一步步籌劃著走向伸冤之路的韌性,令邵清震驚。
片刻前,終於確認馬慶的身份如自己所猜測時,並非聖人的邵清,胸中多少還湧上一股關乎兒女情長的微妙妒意。
然而此際,他對馬慶,只有憐意,以及憐意之下更為深厚的敬意。
五年的時間,不算長,但也不短。
他邵清在開封城,待了九年。他曾經以為,自己的身世,自己的使命,已是沉重苦楚的正規化。
可與馬慶所經歷的五年相比,他邵清的九年,哪裡難了?哪裡苦了?
眼前這男人,是條漢子。
聆聽的尾聲,邵清略略猶豫,終究還是告訴馬慶:“你揹著這些憑據,去京城求見蘇相公。可是,蘇轍相公,兩年前,就被貶往筠州了。”
馬慶盯著邵清,短暫的瞬間裡不知如何反應。
當年宋夏洪德城一戰,他在伏擊夏人的山坳裡,因了父親的警覺,僥倖逃過自己人的戕害滅口後,這些年,不是藏身於夏境內的小部落,就是在夏軍的撞令郎裡討生活。為了避免引起懷疑,除了宋夏之間忽戰忽和的情形,他從不敢打聽旁的訊息。大宋朝堂激烈的新舊黨爭,又怎會如黃鵠遷徙,度越關山、主動傳至大夏國的遊牧部落與軍營。
馬慶努力不讓自己的氣息亂了方寸。
他撫了撫胸口那些環慶軍軍士為還高利貸而不得不寫下的典妻狀,那些關於父兄因修建回易商路而累斃於勞役的控訴狀,以及那本賬冊。
“蔡京如今,所任何職?”他問邵清。
“原本要任宰輔,因其弟蔡卞已備位曾布的西府,曾樞相反對蔡京出任執政官,天子只讓他做了翰林院承旨。”
馬慶冷笑道:“承旨,也是高管厚祿,對不對?那麼,鄧綰的嫡子們呢?”
邵清正要說鄧洵武也將被官家看中、編修神宗皇帝的正史,忽地意識到什麼。
馬慶方才那句“你這樣的人怎麼會做了郎中”,警示了他。
邵清於是搖搖頭道:“我只是朝廷的祗候郎中,中樞宰執或者清要之外的朝官們,我並不太清楚。”
馬慶仰頭,望著清輝如玉的冬月:“洪德城之戰過去數年,我如今面目全非,鮮有人識得。既已在環慶,我去尋了鄧綰那庶出的兒子鄧洵謙出來,手刃那廝,亦總有法子。但如此,終究只是徒逞一時之快。鄧洵謙死了,蔡家和鄧家必定正好將齷齪事都推到鄧家這個庶子身上。”
邵清暗道,他身負血仇,行事仍算得冷靜,果然不是等閒之輩。
邵清瞥了一眼埋有酒罈的地面,對馬慶道:“蘇軾的次子、蘇轍的侄兒,蘇迨,留在開封。你此行東去,可計議一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