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神奇的裝備和豐盛晚餐(第2/2 頁)
或許只是去年汴河發水後,不知從城外哪裡衝進來的吧。
……
夜幕降臨,姚歡捧著撐得圓滾滾的肚子,靠在枕囊上,望著窗外幽藍天幕上的一彎月牙兒。
姨母做的晚膳,簡直教她吃得要飛起來。
一葷、一素、一湯、一主食。
葷菜是豬肚燴鱸魚。肚頭淺粉,魚片潔白,鵝黃的薑絲和碧綠的漢蔥絲點綴其間,但看顏色已能引發極度舒適。待得入口,只覺肚片脆嫩,鱸魚軟嫩,走獸與水族的葷氣本不同,結合在一起往往觸發至鮮風味,“魚羊成鮮”便是這個道理。
素菜是白蘑菇燉菘菜。姚歡記住了“菘菜”的發音,再細瞧去,覺得應是後世的白菜。春深時節,白菜照理不如冬天霜打後的好吃,北宋的這菘菜,吃口卻又甜又糯,還有一股奶油玉米的清香,姚歡想,純天然綠色的古代有機蔬菜,到底不同凡響吶。
再看那湯,乃一大碗蓴菜豬腦豆腐湯。姨母認真道:“吃腦補腦,你撞成這般,若真變傻了,我冬至祭奠時,如何向你母親交待。”
而最教姚歡驚豔的,是那盤主食。
剛端上來時,姚歡心說,咦,這不是老北京雞肉卷?
其實不然,盤中的麵皮餅薄而不失韌性,如象牙色的絲帛。裡頭包的,則是肉丁、筍丁和拌了豆醬的糯米粒。姚歡見姨母舉箸輕輕一撥,便捻起廣式腸粉般的一條,不由暗贊姨母講究,原來偌大一個卷已被切成小塊,吃起來自然不會顯得粗魯狼狽。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姨母笑吟吟道,“蘇學士雖仕途坎坷,於這風雅訓示上,可謂一言九鼎,隨意說幾句,文人雅士們便奉為圭臬。不過到了姨母這裡,肉、竹缺一不可,雅俗共賞,葷素搭配,才算十足滋味。”
不待姚歡搭腔,姨母又看著那道豬肚燴鱸魚,謙然道:“可惜沒有羊肩肉和這鮮魚同煮,豬肚終究肉味淡些。唉,每到這槐月月令,京城的羊肉價就貴上三兩倍。不愁不愁,將要入夏,夜市定會越來越熱鬧,姨母的鋪面收得晚些,每日多賣幾十份炙豬場,豈不就能換回半斤羊肉來。”
溶溶月色,沁染窗欞。已是戌亥時分,萬籟俱寂,屋角陶缸裡那些小龍蝦細細簌簌的抓爬聲響,更覺清晰。
姚歡耳聽此音,又想起姨母方才席間關於夜市的描述,心頭有了一個計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