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振聾發聵(第2/2 頁)
樣,內心極度震撼,再度還是一樣的感受,甚至這種感受更為強烈。
轉交給副主任董再旺讀一遍,對方也是同樣的感受。
“以商養研,以研振商,這個姚夏,他,他是怎麼想到這兩個詞的呢?”董再旺砸吧著嘴,認真咀嚼,只覺得回味無窮。
雖然字寫得不怎麼樣,可姚夏這份【建議書】當中的內容可以說是用石破天驚,振聾發聵來形容。
“孵化器這個比喻用得妙啊。”張科潛在旁邊笑著說,“一下子就形象起來了,而且非常容易理解,我們搞科研的不就是這個孵小雞的過程嗎?”
“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能有這樣的思想深度,還能表達出來,提出具體的建議方案,實屬不易啊。”
“而且,姚夏這封建議書寫得也真是時候。”董再旺在旁邊神秘地笑了笑,“真是巧了。”
“是啊。”張科潛認同地點點頭。
其實中關村的公私合營模式,領導們是看在眼裡,現在校內也準備開辦一個類似的公司,只不過舉起不定,只是有這個意向,具體要不要做,該怎麼做,做什麼,都還沒定下來。
實際上,清華控股的前身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就在1988年成立,未來的清華控股旗下有所謂的一花三葉:
其中,一葉為激進的紫光系,一葉為穩健的同方系,還有一葉則為兔子般靈動的啟迪系。
清華控股的一花三葉也被外界統稱為“清華系”。
從1987年有這個意向,到落地總共花費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姚夏這封信,無異於一支強力的催化劑,至少讓張科潛覺得成立校辦企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之前領導猶豫,原因有幾個,首先第一個是中關村的公司合營模式從1984年出現,到現在為止也不過才3年不到的時間,若論這條路走通與否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另外一方面,資金從何而來,走流程審批,這個過程其實極其漫長。
第三,成立公司的目的,作用,以及前景都不明朗,未來能做成什麼樣子,其實眾人都是摸石頭過河。
所以如果是求穩原則的話,倒不如再多看兩年。
姚夏這封信的出現,可以說完美解決了幾個問題,從而堅定了張科潛要做校辦企業的決心,這本來就應該是他們無線電系該做的,但是必須得上面同意才行。
“那您看?”董再旺在旁邊問到。
“嗯……我等會兒啊去跟領導請示一下,到時候把姚夏的名字也加上。”張科潛笑著說。
……
——————————————————————————————
第二天,咽痛,暫無發燒症狀。
求追讀、打賞、月票、投資!
感謝各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