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2/3 頁)
怪我都怪我,怎麼辦!&rdo;
陳青長嘆了口氣:&ldo;我看六郎同二郎一樣,自己的心都看不清,還糊裡糊塗的。我問過表弟了,他家孟氏嫡系一族,小娘子絕不為妾。就算那女孩兒和六郎都有心,也不成。&rdo;
魏氏一呆:&ldo;這是為何?若是他們兩情相悅,我們當然要成全他們,怎麼能因為二郎喜歡她就‐‐&rdo;
陳青搖搖頭:&ldo;不是二郎的緣故,而是我們成全不了。當年太祖皇帝有命,皇子們只和武將家約為婚姻。歷來的皇后,都是將門出身,宗室皇子們也都只和武將家聯姻。哪個皇子能娶七品以下文官的女兒?何況小九娘還是庶出。連側妃也不行,最多隻能給個滕妾的名分。那孟家又怎麼肯?也實在委屈了那孩子。再說,這兩年裡,六郎處境艱難,萬一官家‐‐唉。&rdo;
魏氏感慨萬千:&ldo;那六郎這孩子可怎麼辦啊!他那麼聰明的一個孩子,怎麼不知道為自己的親事打算呢!&rdo;一摸浴桶裡水都涼了,心裡更愁了。這七月十五還看戲,看什麼戲啊。
七月十五,中元節。
孟府家廟中早已擺了雞冠花山,安好了高高低低的盂蘭盆。孟老太爺當先磕完頭,把那冥紙做的五彩衣服、鞋靴、幞頭、帽子、金犀假帶,和冥錢一起掛搭到盂蘭盆上,取火焚燒。孟氏三兄弟帶著眾小郎君跟著磕了頭,也取了各色冥器放到盂蘭盆上,點燃了撐高起來。等他們這批盂蘭盆都燒完了,那盆倒了下來,十有七八跌落朝北。
老太爺嘆了口氣:&ldo;今冬又是個寒冬,託祖宗的福,叫我們早知道了。&rdo;就領著子孫輩再去叩謝祖宗。
九娘她們跟著杜氏呂氏程氏禮畢後,點燃了最後一批盂蘭盆,行完禮。眾人簇擁著老夫人回到翠微堂的佛堂裡,齊齊誦讀《尊勝目連經》。
老夫人再帶著她們,把昨天四個小娘子親手理出來的麻谷長條,綁在桌子腿上,告訴祖先今年秋收豐碩。
貞娘看著中元節禮畢,這才帶著侍女們擺上了素食茶湯。呂氏就說起今冬購置石炭的事。老夫人想了想,說:&ldo;既然祖宗指明瞭今年冬天要冷,就多買一些備用。另外再買五百斤石炭,送到魏氏說的福田院和慈幼局去。不用走公中,翠微堂出就是。&rdo;
杜氏起身代魏氏謝過老夫人:&ldo;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娘出這個錢,還是我們長房來才好&rdo;。
老夫人擺了擺手:&ldo;不用不用,你今年上半年才娶了媳婦,雖說大郎帶著媳婦外放了,眼看著又要忙二郎的親事。說來慚愧,比起你表嫂,我們孟家大有不如。你看滿汴京城,都知道太尉府窮得叮噹響,又有幾人知道她做的事?比起我們後宅婦人只知道抄經拜佛,唉,她才是有大德的。你們啊,誰也別搶了我行善的機會。&rdo;
三妯娌笑著起身稱是。程氏笑道:&ldo;娘,昨日媳婦去蘇家,如今那邊是我二表嫂當家,我同她說了魏表嫂的事,阿昕知道了,明日也一定要和六娘她們同去。我二表嫂也說了今年的冬衣和石炭,蘇府也要出上一份。&rdo;
老夫人感嘆:&ldo;你那二表嫂,也是個有心人。看來自從榮國夫人過世,蘇家竟沒了人照應那兩處。真是可惜。&rdo;
呂氏聽著前半句難免有些不舒坦,九娘聽著後半句,卻難免有些惆悵。
程氏笑著說:&ldo;倒也不是,三郎上回從青神回來後,幫著阿昉打理他母親的嫁妝,阿昉月月要請三郎往舊曹門街送五十貫錢,三郎只以為那是他母親置的產業,要送錢給那邊的老僕養護宅邸。如今才知道阿昉一直照應著那兩處呢。&rdo;她掏出帕子印了印眼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