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3 頁)
莫派民夫來挖壕,莫到民間去打館。築牆莫攔街前路,砍柴莫砍墳上樹。
挑水莫挑有魚塘,凡事都要讓一步。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
莫進城市佔店鋪,莫向鄉間借村莊。人有小事莫喧譁,人不躲路莫擠他。
無錢莫扯道邊菜,無錢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緊要書,切莫擄人當長夫。
一人被擄挑擔去,一家號哭不安居。娘哭子來眼也腫,妻哭夫來淚也枯。
從中地保又訛錢,分派各團並各都。有夫派夫無派錢,牽了騾馬又牽豬。
雞飛狗走都嚇倒,塘裡嚇死幾條魚。第三號令要嚴明,兵勇不許亂出營。
走出營來就學壞,總是百姓來受害。或走大家訛錢文,或走小家調婦人。
邀些地痞做夥計,買些燒酒同喝醉。逢著百姓就要打,遇著店家就發氣。
可憐百姓打出血,吃了大虧不敢說。生怕老將不自在,還要出錢去賠罪。
要得百姓稍安靜,先要兵勇聽號令。陸軍不許亂出營,水軍不許岸上行。
在家皆是做良民,出來當兵也是人。官兵賊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賊是禽。
官兵不搶賊匪搶,官兵不淫賊匪淫。若是官兵也淫搶,便同賊匪一條心。
官兵與賊不分明,到處傳出醜聲名。百姓聽得就心酸,上司聽得皺眉尖。
上司不肯發糧餉,百姓不肯賣米鹽。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
我的軍士跟我早,多年在外名聲好。如今百姓更窮困,願我軍士聽教訓。
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日日熟唱愛民歌,天和地和人又和。94
《愛民歌》而外,曾國藩還撰有此類歌謠多種,多是用以訓育鄉勇的,範圍十分廣泛。如《保平安歌》、《水師得勝歌》、《陸軍得勝歌》、《解散歌》,等等。其時參軍農民多不識字,以這種歌謠形式傳授軍規與作戰要領,便於他們記誦、遵守。他制定的營規,除約束鄉勇,防止擾民之外,還有一層愛護陶鑄的含意:&ldo;吾輩待兵勇如父兄帶子弟一般。無銀錢無保舉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因擾民而壞品行,因嫖賭洋菸而壞身體。個個學好人成材,則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妻子亦感恩矣。&rdo;95
為了克服綠營兵&ldo;兵與兵不相得,兵與將不相習,將與將又各不相下&rdo;的弊端,湘勇的招募,均由統領親自坐鎮,而不假手於他人。曾國藩將之歸結為湘軍建軍之&ldo;良法美意&rdo;之一。&ldo;勇營之制,營官由統領挑選,哨弁由營官挑選,什長由哨弁挑選,勇丁由什長挑選。譬之木焉,統領如根,由根而生幹、生枝、生葉,皆一氣所貫通。是以口糧雖出自公款,而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誼相孚,臨陣自能患難相顧。&rdo;96如此,則由統領至兵勇皆由自選,層層遞進,每一兵勇與其直接長官,每一級主官與其直接上級,均同鄉同裡,不僅熟識,而且忠誠,故能收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之效。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這種由私人關係為紐帶的軍隊,只效忠於原招募者,故外來將領難於統帶,即使一時統帶得了,也難以保證其始終服從與忠誠。這樣,湘軍中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一旦某軍統帥病故或戰死,除非本部有受擁戴的繼任將領,否則必全軍遣散回鄉,另行招募成軍。如新田縣令施濟之子施恩實,募新田勇五百隨曾國藩東徵,恩實病歸,曾氏檄唐訓方代恩實為將。唐訓方是常寧人,不為新田勇所認同。&ldo;公(即唐訓方)曰:將與兵不習,非計也。乃資遣新田勇,而募常寧勇訓練之,命曰訓字營。隸羅公(澤南)部下。&rdo;97
又如,湘軍大將鮑超因病回籍調養,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