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賈張氏與易中海密謀詐捐(第1/2 頁)
自1949年6月北平市軍管會決定取消街政府後,街道組織因事而設立。 如治安保衛委員會、衛生委員會、抗美援朝委員會、社會救濟委員會、婦女代表會、中蘇友協支會、防火隊、稅務組、婦幼保健組、優撫委員會、軍屬代表組、宣傳隊、讀報組、房屋修繕委員會、公房管理委員會、合作社業務委員會(或業務小組)、勞動就業委員會、自來水民主管理站、調解組、圖書發行站等。 每一派出所都有十多種此類街道組織,其中少數是居民自願參加的群眾團體或福利組織,大多數則是“上級”機關、團體乃至企業自上或自下建立起來的。 此時還是軍隊接管城市的時期,因此,街道辦的權力顯得並不是那麼大,但在人民的生活中,也發揮了大大小小的不少作用。 以上大大小小的組織,都在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內。 平時街道上發生個大事小情的,也去街道辦報道,或者是去街道辦找人主持公道。 紅星街道辦主任叫王霞,是一位三十多歲,行事幹練的老老革命幹部,有著很強的責任感,自從街道辦事處成立以來,她就在這裡當一把手。 第二天上午,街道辦剛剛開門,易中海來找王主任說給賈張氏捐款的事兒。 “胡鬧!” 啪! 王主任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氣憤地站起來,指著易中海大吼:“易中海同志,你這個想法簡直是荒謬至極!” “現在是建國初期,國內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百廢待興,哪個家庭生活的不困難?” “可即使是在困難,又有哪個同志說讓街道辦為他組織集體捐款了?” “面對困難,誰家不是拿出十二分精神出來,依靠自己雙手,透過努力勞動來改善生活的?” “你說賈家困難,就要街道給賈家組織捐款,那李家困難,王家困難,劉家困難,街道給不給捐款?” “大家都別幹活兒了,捐款玩兒得了?” 王主任對易中海劈頭蓋臉的一頓狂噴,易中海被說的老臉通紅,乖乖的站在一旁一句話都不敢說。 在街道辦上班兒的工作人員齊刷刷的看向王主任的辦公室,頭一次見王主任發了這麼大的火。 見王主任說完了,易中海陪笑道:“主任,上一次咱們不是給老李太太捐款了麼?那不也是街道組織的麼?” “為什麼老李太太困難就能捐款,賈家困難就不能捐款呢?” 王主任反問道:“你知不知道老李太太的四個兒子都是當兵的?” “難道你們只給當兵的捐款麼?我們普通人家就不捐了?”易中海和風細雨的問道。 王主任嘆氣道:“在給老李太太舉行捐款的前三天,他最後一個兒子犧牲在了長津湖的戰場上!” “老李太太的四個兒子都在祖國的反侵略戰爭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組織上必須要給烈士家屬保障,讓其頤養天年!” “你說賈家困難,賈家是烈士家庭麼?” 易中海搖頭。 “賈家有人為祖國做出過什麼貢獻麼?” 易中海搖頭。 王主任問:“那街道辦怎麼給賈家組織捐款?” “這.....”易中海語塞。 賈家確實是沒有烈士,也沒有為祖國做出什麼貢獻。 若是說貢獻,賈家倒是為婁家做出貢獻了,老賈在婁振華的軋鋼廠裡死了。 可軋鋼廠是私人鋼廠,他老賈死了,婁振華也給撫卹金了,同時也讓賈東旭去接替老賈的班兒了,這確實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王主任指了指門口,板著臉說:“以後這種事兒就別來找街道辦,打擾我工作!” “賈家的家庭狀況我也清楚,賈東旭在婁振華的軋鋼廠上班兒,和你是師徒關係,他媽有手有腳的不幹活兒,在家裡養上老了,這樣的家庭我們給她捐款?” “想屁吃呢吧!” 易中海連連點頭:‘是,主任,我這就走!’ 被王主任教訓了一頓後,易中海灰溜溜的出了街道辦。 到醫院後,易中海將街道辦發生的事兒和賈張氏說了一下,賈張氏此時想捐款已經想的魔怔了,哪裡還聽得進去易中海的話。 賈張氏將易中海叫過來,小聲說:‘既然街道辦不同意,咱們就在院子裡以街道辦的名義舉行一個小捐款!’ “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