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相反,那些位高名重的人只要平日循規蹈矩就能保全自己的名聲。他對此心滿意足,他沒有能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標,也不想為此冒風險、惹麻煩。舞會上的風光和情場的得意就讓他很有成就感。他討厭老百姓鬧事作亂,這不是因為仁慈博愛(其實權貴們從來不把草民當兄弟),也不是因為膽小怕事(這種時候他不大會害怕),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素質不足以應付這種危機,怕別人搶了他的風頭。他可能會冒點小風險,在群眾運動中投機取巧。可是時勢一旦要求他以一種百折不回的毅力做長期堅持不懈的奮鬥時,他就會畏縮不前,那些出身名門的人幾乎少有例外。因此,在所有國家甚至包括君主國的政府機構中,出身中下層的人們都能依靠自己的勤奮和才能爬上最高的職位,包攬了大小事務,雖然那些名門之後對他們滿懷嫉恨。大人物對他們的態度先是瞧不起,然後是嫉妒,最後只能像他們要求別人所做的那樣卑躬屈膝。
羅斯福哥公爵有句名言:“愛情往往會讓位於野心,而野心卻極少被愛情壓倒。”如果人野心膨脹,就再也不能容忍別人跟他競爭。對於那些習慣於受萬眾仰望的人來說,對這種感覺的渴望讓其他一切樂趣都變得黯然失色。那些失勢的政客們為了尋求安慰,想方設法熄滅自己的野心,努力不去想那昔日的榮耀,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大部分人只是百無聊賴地消磨時間,為一些無關緊要的想法自尋煩惱,對所有日常的娛樂都提不起精神,除非談起昔日的無限風光,或是為了重整旗鼓、恢復地位而瞎忙活,他們才會容光煥發,得到一點滿足。難道有人真的願意放棄那尊榮體面的皇家頭銜,去追求一種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嗎?要實現這樣難能可貴的選擇恐怕只有一種途徑:遠離那難以全身而退的名利場,拒絕那些野心勃勃的小圈子,不要去攀比那些在你之前早已受人矚目的實權人物。 凡人都渴望受到大家的關注和同情。地位讓那些官太太們與眾不同,也是有些人夢寐以求的目標,造成多少爾虞我詐、巧取豪奪,讓世界充滿了貪慾和野心。據說明智之士不把地位放在眼裡,誰掌權對於他們來說都無所謂,他們也毫不在意誰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受到朋友的批評。不過除了那些世外高人,誰也不能完全把地位和榮耀置之度外。除非他真的洞察事理,非常自信,連別人對自己為人處事之道的讚揚都不放在心上;或者是自甘墮落,破罐子破摔,把慾望和野心忘到了九霄雲外。
……
嫌貧愛富的風氣
人們總是喜歡仰慕富翁和權貴,對貧民百姓卻看不上眼,這種風氣對於建立和維護等級差別和社會秩序雖然必不可少,但同時也造成了普遍的道德敗壞。本應給予智者和君子的敬佩常常給了那些闊佬和高官,而窮人和弱者卻常常不公平地遭受只有惡棍和傻瓜才應該得到的蔑視。古往今來,倫理學家們一直對此痛心疾首。
我們都希望美名遠揚、贏得尊敬,害怕落到名聲掃地、為人不齒的下場。可是一旦我們進入社會,很快就會發現人們尊敬的不僅是智慧和美德,蔑視的也不僅是罪惡和愚昧。隨處可見,有錢有勢的人受萬眾景仰,德才兼備之士卻無人問津。強者即使作惡多端、愚昧無知也不會被人看不起,而貧弱者雖然清白無辜卻總是遭人恥笑。人們之所以一心向上爬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尊敬和欽佩,要達到這個夢寐以求的目標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勤學苦讀、潔身自好,一是升官發財、飛黃騰達。爭強好勝的心理有兩種表現:一種是野心勃勃、貪得無厭,一種是謙虛謹慎、公正無私。這兩種不同是我們可以效法的典型:前者披著耀眼的光環,引人注目,其實華而不實;後者則顯得大方得體,但除了目光敏銳的人以外,很少有人注意。後者雖然鳳毛麟角,但卻是真正的德才兼備之士,是社會的棟樑。而大多數人總是毫無私心的(這一點很奇怪)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