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3/4 頁)
,我抬起頭來,卻瞧見夏候商將頭轉了過去,那兩道目光卻是擔憂而焦灼的,我原已經將生死看得極淡,也知道此事若能成功,能否再回君家村,立於村頭,看木棉花開,只是一個夢想而已……反正看了也是一個死……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他的目光,我的心卻酸了,因我從他的目光之中看到了和小七一樣的擔憂,薄似晨霧,雖摸不著,但卻將人包圍纏繞,讓人感覺到它的無處不在。
我以殘缺的半條生命作賭,讓當年的冤案得以大白於天下,心底也曾對竭力挽回我性命的小七時有抱歉之心,但只對他而已,可不知為何,現在彷彿又有了一人?
我忙將心思收攏,聽到永樂帝道:&ldo;這糙石公主……朕派人去沙漠,找到她的族人,再定其罪吧。&rdo;
這個時候,寧王卻走到堂中,跪下行禮,道:&ldo;父王,兒臣有一個請求,她為兒臣侍妾,兒臣也曾與她繾綣情深,可否請求父王在定她罪之前,由兒臣看管?兒臣願立下軍令狀,如有不妥,兒臣願意承擔一切責任。&rdo;
眾人萬萬想不到寧王會為一名侍妾出頭,此侍妾還官司纏身,一不小心寧王便會惹火上身,與太子的薄情形成鮮明對比,永樂帝自己本身並不是一位薄情之人,見此也不禁有些感慨:&ldo;商兒,你不知道她其實心裡記掛的,是那君輾玉嗎?&rdo;
夏候商沉默半晌,才道:&ldo;其實,兒臣心底也時常想起西疆的……&rdo;
此話雖未明言,但其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三位大人於是心照不宣地互相對了對眼色:聽聞二皇子有斷袖之弊,物件還是那君輾玉?
&ldo;你,哎,你這孩子,就是猶豫得很……&rdo;永樂帝少見地用了溫和的語氣與他說話……顯然,與表面上恭親孝順的太子相比,他終於瞧見寧五的好了。
古莫非卻是步出案臺,向皇帝行了一禮,道:&ldo;皇上,不可,傷害皇室子弟當屬謀逆大罪,理當送宗人府看管,怎可任其在寧王府逗留?&rdo;
夏候商很少求永樂帝什麼事,而永樂帝也很少幫夏候商什麼,太子讓他失望透頂,夏候商的行事與太子明顯不同,看起來他心底又略有了些希望,就想答應夏候商此事了,可古莫非一說,他便又猶豫起來,轉頭問皇太后:&ldo;母后,您看……?&rdo;
我發現這皇帝當真有趣,每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之時,便把問題丟給太后了。
皇太后這一次倒沒有推辭著叫他自己想辦法,只是想了想道:&ldo;古卿家說得對,本朝沒有這等先例,將一名犯人困於王府的,可落日霞是糙石部落公主,並不屬本朝之人,她所犯之罪,當由本朝和糙石部族協商發落,皇帝近年勤政愛民,仁義之名遠播異域,與四鄰關係也漸趨和睦,糙石雖是西疆一個小小部族,但我朝更要小心謹慎,不能落人口實,說我天朝以大欺小……糙石部落如今都未回故土,只在沙漠藏匿,對我天朝名聲可不好,因此,他們的公主雖有罪,但我天朝善待之,任誰人也說不出個&ldo;不&rdo;字,豈不甚好?因而,皇帝,依哀家看,就準了寧王所求吧!&rdo;
古莫非被皇太后一番大道理砸下來,還沒想好怎麼回答呢,皇太后便下了定論了,他唯有閉緊了嘴巴,不再出聲,其它兩位大人見古莫非都給駁了回來,他們再清正,也不願意在此等小事上和皇太后拗著,於是皆拱手道:&ldo;太后英明。&rdo;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