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最後一個計策(第1/3 頁)
諸葛亮指揮漢軍在城外擺開陣勢,洛陽城攻防戰正式展開。
當初光武帝劉秀定都的那座洛陽城被董卓一把火給燒掉了,此時的洛陽城是曹丕重修的,不過他登基的時候正處於天下三分的時候,洛陽城的外廓都是大石頭,曹丕又缺錢,所以整個洛陽城都是灰呼呼的,顯得破敗不堪。
而且比較麻煩的是,洛陽城的規模比較小,曹丕又修建了太極殿,所以城內並沒有太多的居民,不少百姓都是住在城外的,包括聞名天下的佛教聖地白馬寺也在城西,所以攻打起來頗為麻煩。
漢軍需要先推平這些民居,然後才能靠近城牆攻城。
唯一的好訊息就是,這些民居之中沒有什麼人,他們幾乎都被曹叡徵召進洛陽城了。
不過魏軍也知道漢軍需要做的事兒,他們現在需要的就是時間,所以曹叡偷偷派出了數支小分隊出來阻攔干擾,並沒有派出紛紛欲試的平民。
雙方在洛陽城外交戰了三天,不過卻還是沒能阻止漢軍推平這些民居。
於是,三天之後,漢軍便正式開始攻城了。
曹叡沒有留在太極殿裡,而是站在了城頭上觀戰。
看著不遠處嚴陣以待的漢軍軍陣,曹叡不禁皺起了眉頭,出聲問道:“仲恭,城內的兵馬已經準備好了嗎?”
毋丘儉用力點了點頭,回答道:“已經準備好了,只要漢軍一攻上來,城內的騎兵就會立刻出擊,趁漢軍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好好給他們一個教訓。”
曹叡也不禁點了點頭,不過眉頭上的陰鬱卻沒有一絲消解。
這是他和毋丘儉暗中定下的計策。
曹叡知道,在漢軍擁有了天雷之後,他想要抵擋下來漢軍的進攻,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身為魏國皇帝,又不能不抵抗。
於是,他在和毋丘儉商議過之後,暗中定下了這麼一個策略,那就是趁著漢軍攻上來的時候主動開門進攻,好好教訓一下漢軍主力,然後這支騎兵直接遁入邙山躲避漢軍的兵鋒。
這支騎兵的人數不少,足足有一萬兩千鐵騎,估計肯定能給攻城的漢軍一個狠狠的教訓。
如果漢軍追擊他們的話,那他們就在邙山中和漢軍硬耗,憑藉地利的優勢儘量消滅漢軍,拖延漢軍的攻城進度。
如果漢軍不消滅他們的話,那他們就會時不時從邙山中殺出來,干擾漢軍的攻城進度。
總而言之,這支騎兵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牽制住漢軍的攻城進度,以便為他固守洛陽、等待援軍爭取時間。
毋丘儉已經主動接下了這個任務,到時候就由他率領騎兵出城迎戰。
這個計劃曹叡沒有告訴任何人,尤其是那些文臣,以此來確保計劃可以順利實施,畢竟他現在已經有些信不過朝廷的這些文臣了。
很快,漢軍便推著一系列的攻城器械壓了上來,例如投石機、巢車、雲梯、木幔等等,不過卻唯獨沒有攻打城門的衝車。
很明顯,漢軍這次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不打算攻破城門。
要知道,古代攻城,最適合投入兵力的地方就是城門。
一座城池,如果城門被敵人攻破了,那敵人就可以輕鬆投入兵力,從城門中殺進來,剩下的就是滿城清繳守軍了。
不過漢軍沒有帶衝車,倒是也附和曹叡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毋丘儉所統帥的騎兵正在城門後面等著呢,漢軍要是從城門攻進來,那對於他來說也不是什麼好訊息。
但是,和曹叡想象的有所不同的是,漢軍這次進攻,並不是沒有攻打城門,而是有一隊士卒,在一名將領的帶領下,藉著木幔的掩護飛快接近了西陽門,手裡還抱著一堆石頭。
曹叡一見便知道,這些漢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