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5 頁)
其實只出了一個半好皇帝,而這半個還自己把自己的家當給敗光了。
歷史啊真是說不得,而今太宗已逝,李唐皇室後面真是沒啥看頭了,尤其是如今李黨要擁立的這個廬陵王李顯更是廢物中的廢物,這混蛋唐松真心瞧不到眼裡,這也是他對嗣李毫無興趣,乃至一直與李黨保持距離的根本原因。
至於什麼龍種不龍種,正朔不正朔,扯淡吧,君權神授這種玩意兒能唬住穿越者?能跟穿越者有一毛錢的關係?
廬陵王李顯是個混蛋,魏王武承嗣也不是什麼好鳥,這廝除了在迫害李唐宗室上非常有想法,非常有辦法之外,若論執政也真是操蛋的很。
攤上這麼兩個二貨,還讓唐松對武李黨爭怎麼提得起興趣?
姚崇、宋螺是為李唐皇室而悲,唐松則是為輝煌大唐的沉淪沒落而嘆,搞到後來意興索然的三人索性再不提這個話題,三個都與當今紛紛揚揚武李之爭拉開距離的人躲在尚書省那個僻靜的小院中專心做著真正於國家百姓有利之事。
只是三人偶爾對視的時候也有茫然,雖然無人將此說破,但大家心中都明白這份茫然的根源是迷惘,陸相若逝,他們耗盡心力做的這個東西能順利完成嗎?完成之後能用得上嗎?
若是用不上,還談什麼利國利民?
這種想法雖然實在難免但三人恰如陸元方所言,皆是心性堅韌之人,亦是相信事在人為之人。即便不說這個,僅是為了回報陸元方的那一禮和賞識看重,他們也得收了雜亂心思,專注做事。
他三人躲進小樓成一統,外面卻是亂的天翻地覆。李黨自然不甘於武黨的咄咄逼人之勢,也開始奮力反擊。
先是有人採用同樣傳言的手段抨擊武承嗣為相多年卻一事無成不過尸位素餐而已。而那兩句“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的話亦是傳的神都人盡皆知。…;
雖然面對這兩種傳言朝廷都有及時干預但傳言這種東西根本很難封住,更何況這傳言的背後還有強大的政治勢力在推動,如此就更加的封無可封了。
隨後人們赫然發現前往太宗昭陵,高宗乾陵祭拜的人越來越多,即便是進不去,只在陵外遙祭也甘心。一時間,這兩座皇陵外香菸繚繞,紙灰漫天若非天子直接插手干預了此事,只怕前往的人會越來越多。
神都皇城外,這些日子簡直快成集市了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百姓前來遞請願摺子,請願的內容無一例外是請聖天子儘快明確嗣君之位的歸屬,只不過這些請願摺子有人支援嗣李,有人支援嗣武。粗粗估算下來,竟是兩邊差不多。
外面騷動,皇城裡面也不消停,分屬武李兩黨的官員抽瘋了一般寫奏章,遞奏章,奏章的內容先是統一的支援各自的嗣君,而後又分支出兩黨官員間的相互攻擊,這種大撕裂與大政治運動直接導致皇城上空罩上了一層厚厚的躁動氣息,應辦之公務也只是勉強支應而已。
皇城外躁動,皇城內躁動,更裡邊的內廷自然也難以平靜,武氏宗族中自覺在天子面前還有些體面的人進宮愈發勤的似流水一般,雖然能得到武則天召見的人極少極少,且越來越少,但他們還是勢頭半點不減,對他們而言,來了本身就是在表明一種態度。
能獲得武則天接見的人著重說的還是那一句老話,“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
雖然在宗親關係上佔著劣勢,但李黨自然不會甘心內廷失守,品秩夠直接面聖的官員們每天都在請求陛見,李昭德更幾手是在承天門前安營紮寨了。除此之外,似狄仁傑、張柬之等雖被貶謫卻有著威望的李黨重臣們也再不顧忌謫臣本應有的謹小慎微,從千里之外連連拜表,表章**同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是“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母於宗廟者也。
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