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2 頁)
灰糯米漿、三合土等緊密包裹,增強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盜效能,這種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階層尤其流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元末明初張士誠母親的墓葬,從裡到外用三合土、泥沙漿、碎石等澆築了十多層,盜墓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鑿穿到第七層,再也無力堅持下去,只好悻悻而去。考古工作者對這座墓進行發掘時,普通的鋼釺打禿了好多根,還是無法進入墓穴,最後是動用了鑽井機械大卸八塊,才發掘成功。
在民國也有這樣的,比如汪精衛墓。漢奸汪精衛自詡為國父左右手,墓在紫金山的梅花山上,與中山陵為鄰。1944年下葬之時作了鋼筋混凝土保護蓋,十分堅固。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動用工程兵炸開墳墓,開棺焚屍。汪精衛墓如果悄悄埋在浙江紹興或者廣東三水野外,不一定被破壞。然而,他卻以一個賣國賊的身份來冒充國父左右手,結果落得個墳墓被掘的下場,不知算不算是弄巧成拙。
2防盜機關:流沙護墓,暗器翻板,毒氣缺氧
在墓葬中設定殺傷性的&ldo;暗器&rdo;,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徹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經出現了在墓室內&ldo;積石積炭&rdo;的作法,積石以加固,積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盜的作用。用&ldo;積沙&rdo;的方法防盜,也是這個時期發明。如河南輝縣發掘的魏王墓,在棺槨固定之後,便往墓坑內填沙,據考古工作者測定,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處止,共深達944米,體積達1000立方米。這種方法巧妙之處就在於&ldo;以柔克剛&rdo;,盜墓者如果採用掘盜洞的辦法企圖進入墓室,那麼他剛挖出一個洞,流沙便馬上會將這個洞重新填滿。除非把整個墓室內的積沙都運走,不然就只好&ldo;望沙興嘆&rdo;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