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2/2 頁)
‐
公主殿下又鼓掌了:&ldo;幼陽之言,深得我心,頗有知己之感。&rdo;
薛朗笑眯眯的拱手致謝:&ldo;殿下過獎,過獎。&rdo;
這位公主也不是死守規矩的人,如果平陽公主是死守規矩的人,只怕早就死在長安,而不是領軍作戰,鎮守一方了。
平陽公主道:&ldo;幼陽才說了為何要讀禮記、法典,還未說讀史書有何妙趣?&rdo;
薛朗道:&ldo;讀史明智,歷史就是一個又一個輪迴。縱觀歷史,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輪迴。順時者昌,逆時者亡。今天就是過去歷史的再現,多讀讀史書,多思考,古今對照,總會有收穫。這種收穫,需要自己慢慢體會,不可說也。&rdo;
平陽公主一震:&ldo;今天就是過去歷史的再現……今天就是過去歷史的再現!妙哉斯言,多謝幼陽教我!&rdo;
薛朗汗,他說的不過是某位現代歷史學家的觀點,薛朗認同這個觀點,所以才會說出來。所以,現代人比古代人好的地方在於,可接觸的書籍和知識面太廣闊,見識就不是古代缺乏書籍流通的古人可比擬的。
其實,在古代能讀書讀成大家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博聞強記。因為這時代書籍實在太少了,書籍印刷成本太高,書籍的流通,多靠讀書人們自己抄寫,記憶力好的,自然就容易讀出來。
也因此,藏書豐富的世家,積累越深厚,出人才的機率越大。就拿著名的關西六大姓來說,可能會有一兩代沒什麼人才,但是,過不了幾代,又會有人才出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裡面,就有好幾人出身於累代士族之家。
薛朗道:&ldo;阿臨是從軍的,兵書讀了,還需戰陣之上驗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是成事之道。其他的東西,我教再多也無用,我倆性格、經歷不同,體會也不同。所以,你須得多讀書,做好知識積累,所謂厚積薄發,不過如此。&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