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督糧參政(第1/2 頁)
“臣吳阿衡見過殿下!”一路上風塵僕僕的吳阿衡剛一到猩州,顧不得接風洗塵,就灰頭灰腦的前去拜見張順。
“好,隆微,你來得正好!”張順一看是吳阿衡,不由連忙將他扶起道。
“自從你投我以後,怕委屈你了,一直不曾有合適的職務與你。”
“如今正好有一事,非你不可,還請你不要拒絕。”
“呃請問殿下,不知是何事?”吳阿衡聞言一愣,不要開口問詢道。
原來自從吳阿衡投靠張順以後,由於他本身的資歷特殊,張順又不想讓韓爌、雷翀和吳阿衡一干人等連成一氣,故而一直恩養在平陽府,沒有重用。
如今剛好有個合適的位置,張順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此人。
“事情是這樣的,本王準備大舉興兵,討伐入關的東虜大軍。”張順笑道。
“只是東虜兵盛,關乎天下安危,吾不敢麻痺大意,以免成為歷史罪人。”
“故而,本王準備舉兵二十萬,如有必要,甚至三十萬,前往宣府討之。”
“只是如此以來,千里輸糧,任務繁重,必得一智勇雙全又忠心耿耿之士,方可為之。”
“本王歷數群臣,舍隆微其誰?”
好傢伙,張順這一通誇,頓時誇得吳阿衡熱血澎湃,恨不能剖開心腹,以表忠心。
他不由連忙伏於地,大聲應道:“阿衡既得明君如此,恨不能一死報之!”
“好,好,好,有這心就行。”張順聞言嚇了一跳,連忙扶起吳阿衡,將徐子淵所做方案遞交與他,請他參詳。
那吳阿衡看了半晌,不由笑道:“此方案詳略得當,按理說微臣無從置喙之處。”
“不過,我看了半晌,卻是有一點想法。”
“這每到一處,都要設定‘軍臺’。一則浪費嚴重,二則耽誤時日。”
“以某之見,何不借用前明所立驛站作為‘軍臺’。一則有現成場地,二則遠近得當,三則又有部分物資可用借用,豈不三全其美。”
“哦?此話怎講?”張順一聽吳阿衡這話,頓覺此事倒有幾分可行。
“殿下,您看!”吳阿衡見張順對此頗為感興趣,不由精神一震連忙取了紙筆,當場畫圖道。
“從太原臨汾驛站起,先後至成晉驛站、九原驛站、原平驛站,然後到雁門驛站。”
“這雁門驛站正在代州城內,這代州乃是三關之內第一要地,需要駐守人馬,謹防從靈丘、繁峙一線衝過來的敵軍。”
“然後,再從雁門驛出發,過雁門關至山陰驛站、安銀子驛站、西安驛站,最終到大同的雲中驛站。”
“至此,我軍可用以大同為根據向東爭勝。”
“殿下若想向宣府爭勝,須向東北方向走聚落驛站、陽和驛站、天成驛站,然後至宣府。”
“然而,大同作為義軍根基,不可不防敵人走蔚州、渾源州一線奇襲。”
“故而,若想拿下宣府,臣建議還是先拿下蔚州為上,然後緩緩圖之。”
“哦,說遠了,我們再說這驛站。從臨汾驛起,至宣府驛止,前後一共一十二驛。”
“每兩驛之間,其距離不過五十至百餘里不等,正是一日的往返腳程。”
“如此第次運輸,只需八日功夫,糧草便能運至大同;一十二日功夫,便能運抵宣府。”
“如此往返折回,連續不斷,斷然不會影響義軍的糧草供應。”
有句話叫作: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張順沒想到這吳阿衡還挺懂行,不由心情大好,不由笑道:“既然如此,本王的這條生死線就託付與你,母庸多言!”
“啊?”吳阿衡聞言一愣,頓時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