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監工(第1/2 頁)
臨近中秋,京畿衛巡查得更加嚴密,似乎城中每個卡口都有人把守著。宴會所需煙花、綵綢以及皇帝出行時所站觀景臺等大體預備齊全,只等日子一到,皇帝與民同樂一番。
想來南珠公主只被幽閉一月,也是為了讓她能趕上這團圓日子。
皇帝為體現對這次煙花宴的重視,特地遣了太子前往現場監督,後又命七皇子許瑜輔助,若現場有何事需上報處理,太子可全權負責。
許瑜處理完駐軍事務自北門入城,從城門處起,京畿衛一直把守著要道,一路寒槍鐵甲,知道的說是皇帝親臨煙花宴,不知的還以為京城進入了戰備狀態。
還未下馬,他遠遠就看見太子許琰在已竣工的觀景臺上徘徊。
太子先前對政務之事一向不上心,也只有這幾年反思己過方才好轉,皇帝問起政策理論,他多看幾本書倒也能對答如流,若像今日這般被扔到現場實踐一番,那可就連“監工”這樣最基礎之事也難以辦妥。
觀景臺本也不算太大,太子來回踱步不出二十步便會折返,轉得暈暈乎乎,腦中更是隻有自己藏於東宮的各類詩集。
抬頭看見自己弟弟騎馬自遠處而來,還以為是轉得眼花,眼睛眨巴數下才得以確認。
直至許瑜走到自己面前下了馬,太子才嘆息道:“父皇讓我出來監督煙花宴程序,也只當是放放風。”
太子比許瑜大了七歲,按如今年齡來說雖是差得大了點,好在太子全然將這個幼弟當作同齡人,話能說到一處去。
許瑜下馬後神色一直不太鬆快,嘴上雖與哥哥一問一答,眼神卻早已不知晃到什麼地方。他只看這些來來往往的兵士,心想未免太過興師動眾。
煙花宴選址就在皇宮正門前,若說周圍坊市暗藏刺客,增派人手巡視鎮守也就罷了,可整個京城數十坊,每個坊市都有一大隊京畿衛把守,連城門看守也較以往翻了一番。
整個京畿衛東南西北四部不到萬人,真要處處設點,只怕還得請出城郊駐軍。如今百姓只知皇帝重視中秋宴會,再持續下去估計又要引起“細作”謠傳。
許瑜越想越沉浸,太子已說了半晌話,不見他回一句。再度打量他時,許瑜宛如一尊刻像,目光直視遠方。
“母后已將選秀之事置辦妥當,就定在中秋宴過後,你就要娶親了,怎還憂心忡忡的?”太子不知他為何發呆,可他眉頭緊蹙之態讓人一見便知是在擔憂,“不會是已經有心儀之人了吧......”
“喔,多謝皇兄關心......”許瑜思緒逐漸回籠,灌入耳中的話這才聽清個一二,順一口氣,道:
“我心思不在此處,父皇有意歷練我,在軍營中還未學到什麼,若沉溺於兒女私情,恐怕也難以進益。”
太子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皇帝安排之事,許瑜都會照做,又肯鑽,倒是比自己更成器。感嘆:“你倒是個有志氣的,不娶妻也好啊......”
“光是瞧我那位太子妃,賢德倒也說得過,只是性子太悶,平日裡除了勸我好好輔政外,話都不怎麼說,更遑論‘心意相通’,真真是毫無風情可言。”
提起太子妃,太子雖不是嫌棄,卻也毫無情愛可言,言語間充斥著無奈。
許瑜道:“皇兄別這麼說,太子妃嫂嫂打理東宮事務勤勤懇懇,性子也隨和良善,還誕育了小福慧,是個不可多得的賢妻,皇兄理應好好待她。”
他口中的“福慧”正是太子長女,如今也會跑會跳了,十分活潑可愛。
太子也疼愛這個小公主,思慮至此,也笑著點點頭:
“你說的還是中聽,太子妃好就好在淡泊,省了不少麻煩,後宮中某些娘娘我也是見識過了,真得有一股子豪氣才能鎮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