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姑姑情深(第2/2 頁)
才開始學習,語文學習簡單的漢字和筆畫。
牟麗雖然只有兩三歲,已經開始學習了,而且很認真,總有問不完的問題,這樣她大媽每週不是去乜四仁家,就是乜四仁來姑姑家玩,兩個孩子相互交流,天真童趣。
一天姑姑玩笑:你們兩個人真是天生的一對,可惜你哥哥比你大十歲,他可能等不及你。
牟麗看著大媽說:他是我哥哥,永遠的哥哥。
乜四仁爭辯:我不是你哥哥,我是你的老師。
牟麗很不解,辯解道:我以後的老師要高中畢業,你初中還沒有畢業,怎麼會當我們老師呢?
在牟麗心中,哥哥有知識文化。當時牟壩村小學,只有兩名公辦老師,其餘的都是民辦老師。民辦老師都是村裡幹部指定,雖然固定,但是記工分的農民。大部分是大隊幹部親屬子女,部分為高中畢業生,極少部分是初中文化。他們沒有教學知識,不懂普通話和標準語音,所以,那個年代的孩子們不會說普通話,許多孩子的、地、得分不清發音和使用方法。
那時的小學,初中,高中沒有家庭作業。小學只有五年級,初中和高中都是兩年,9年就上完了全部學校,畢業一般都返鄉務農。
那個年代,不管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沒有家庭作業。每天放學需要回家和父母一同勞動幹活。
乜四仁初中時候,姐姐已婚嫁外出,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極少回家,兩個哥哥已經分家單過,並且自己修建了房屋。因此,父母家的農活主要由乜四仁放學後來做。但乜四仁只做一些簡單輕鬆的活。重活都是父母在做。那些年代作業都在課堂完成,所以叫課堂作業。那時的作業,都是課文後面的練習題,許多練習題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過之後,學生才完成,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簡單知識,沒有延伸和複雜作業。那個年代的孩子們希望有家庭作業,就可以避免回家和父母勞動。孩子持久力薄弱,而父母可以長時間勞動,這讓孩子們感覺特別勞累和疲乏。
但孩子們又不可能看著父母勞動,自己玩耍。所以,孩子們勞動時總是磨洋工。乜四仁認為磨洋工就是偷懶,揹著父母貪玩。
乜四仁不想幹活時,就說要到妹妹家去作業。母親喜歡牟麗的聰明伶俐,漂亮賢惠。
每當乜四仁提出要去姑姑家作業時總是答應。
母親知道,乜四仁不願勞動,而想去姑姑家吃好吃的,就用計策,但母親還是答應了乜四仁的請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