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軍隊閱兵 > 遊俠

遊俠(第2/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我不叫謝石頭穿越到大唐,我囤積了萬億物質星落門極品皇太子之貞觀永治聯盟:開局收徒李哥的我,無敵了四合院之開局娶個售貨員穿成惡毒反派,主角被撩瘋!重生逆襲:智謀登峰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崩壞世界的守護者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二喬,咱倆稱呼各論的好不好崩鐵:阿哈跟你心連心黑神話,不通關就滅世?我來助你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年代:四合院裡的情報員三國軍神漢末三國之北疆幽冥

並存,故遠比兩漢豪俠的形態來得繁複。其間,有施愛尚義,有醇厚之風的志士,也有放縱末流,豪暴凌弱的惡霸。

而其中最為相通的一點,就是他們往往都是棄文就武的世家子弟。而其習武任俠又大多懷有政治野心,希望以此取得一定的政治資本。

東漢末年,亂象已現,對此有先見的上層社會成員開始重新對自己進行自我設計。其中,有曹操,張邈,袁紹,袁術等最為著名,他們結交豪俠,並非只圖自保於亂世,而是棄文習武,好為俠行,以求在風雲際會時有所作為。據說曹操“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曾私自進入權臣中常侍張讓的室內,被發覺後手舞短戟越牆而出,追兵對他也無可奈何。

梢後,四海不寧,干戈紛擾,上流社會人物習武任俠更為普遍,三國中的吳將魯肅,本是富家子弟,見天下大亂,便學擊劍騎射,並招聚百名輕俠少年,成為一名豪俠首領。平時,借上山打獵的名義,暗中在深山進行軍事訓練,並加以嚴密的組織,形同軍隊。後來,便利用這之力量,保護族人移居江東。

,!

曹操的族弟曹仁與此相類而更勝之,後來將手下的近千輕俠少年拉入了曹操的起事大軍。

也有另一部分豪俠群體,因宗族關係舉族築堡聚居,豪俠頭目即為塢堡的軍事首領。許楮便是一例,他“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他曾將塢堡中的男女老少按軍事方式嚴格組織起來,打退了萬餘土匪的攻擊,“聞者皆畏憚之”。

而當時上流人物的習武任俠,則大都懷有政治野心。戰亂和混亂的政局使得習武比飽學通經更易出人頭地,因此他們的任俠,不過是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和途徑。由於他們的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武俠世界的結構和成分。

不得不說,他們才是三國時代“俠”的主角。

一、漢末遊俠特點和興起背景

1。復仇

“俠”的復仇之義古來有之,但其真正的彰顯卻是自漢代開始。

東漢時期標榜“孝道”,屢頒赦令,更是在社會道德與法令條例上都助長了這種為了實踐“孝道”而復仇的風氣。漢章帝時官修的《白虎通義》就有如此記載,“子得為父報仇者,臣子於君父,其義,一也。忠臣孝子所以不能已,以恩義不可奪也”,其中將“孝子”與“忠臣”直接畫上等號,等於從法律上認可了這種“俠”義式的復仇。有了道德上的認可和法律上的保障,是而一時間“俠”風大盛。

而復仇風氣的普遍直接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為了復仇養客殺人,二是因“復仇”而揚名天下,進而轉變成豪居一方的地方豪強。這種情況一直保留到漢末仍然存在,如武威張繡,為上司報仇,“閒伺殺(曲)勝,郡內義之。遂招合少年,為邑中豪傑”(《三國志·魏志·張繡傳》),這種因“義”或“孝”而引起的復仇方式,最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支援,從而進一步獲取在亂世中立足的最初力量。

3。漢末“俠”開始出於豪強之家而非平民

較之於先前的“私劍”或是“任俠”,漢末遊俠的組成和概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一是大姓世家子弟相繼為俠,如董卓、袁術、袁紹、曹操、孫堅等人都是以貴胄公子而為俠的;二是在地方各擁部曲,形成俠客集團化的豪強,如濟南劉節,“舊族豪俠,賓客千餘家,出為盜賊,入亂吏治”(《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揚州“多輕俠狡桀,有鄭寶、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三國志·魏志·劉曄傳》),臨淮魯肅,“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3(《三國志·吳志·魯肅傳》)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雖不至擁兵自重,亦可稱為勢力廣大,成為地方豪強,名噪一時。

而“俠”的概念也不僅僅流於刺客殺手或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全球神祇之無限提取魂穿大唐,開局擒拿頡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