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版《道德經》第61章到第七十章白話文(第2/3 頁)
為。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白話文:古代善於遵循“道”的人,不是用“道”來使人民聰明巧詐,而是用“道”來使人民質樸純真。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是因為他們的智謀太多。所以用智謀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災禍;不用智謀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福氣。知道這兩種情況也是一種法則。經常瞭解這個法則,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與具體的事物相反,然後才能達到完全順應自然的境界。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白話文: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想處在人民之上,必須在言辭上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後面。所以聖人處在上位而人民不感到沉重,處在前面而人民不感到受損害。因此天下的人都樂於推舉他而不感到厭煩。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白話文: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很大,似乎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正因為它很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如果它像某種具體的事物,那麼它早就變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寶,掌握並珍惜它們。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節儉,第三件叫做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因為慈愛,所以能夠勇敢;因為節儉,所以能夠富足;因為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夠成為萬物的首領。現在如果捨棄慈愛而追求勇敢,捨棄節儉而追求富足,捨棄退讓而追求爭先,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慈愛,用來征戰就能獲勝,用來守衛就能堅固。天要救助誰,就用慈愛來保護他。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原文: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白話文:善於做將帥的人不崇尚武力,善於作戰的人不輕易發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正面交鋒,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謙下。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品德,這叫做善於用人的能力,這叫做符合天道,是古代最高的法則。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九章》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白話文:用兵的人有這樣的話:我不敢主動進攻而採取守勢,不敢前進一寸而寧願後退一尺。這叫做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雖然有胳膊卻像沒有胳膊可舉,雖然有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持。災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所以,當雙方實力相當的時候,悲憤的一方會獲得勝利。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