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2/3 頁)
目養神起來。
該說的他都已經說了,當日他答應糜暘,盡心為其謀劃守城事宜,他今日也做到了。
他今日所言皆是肺腑之言,
在面對公安城中人心浮動的時刻,若糜暘有顯著軍功在身,那麼這一點自然無須擔憂,
但現今糜暘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殺人立威這一快速穩定人心的捷徑了。
當年魏王征伐徐州,徐州百姓對其的來臨非常不歡迎,徐州境內多有反抗其之舉動。
魏王為了快速穩定局勢,亦是舉起了屠刀,到了今日,徐州還不是被魏王治的服服帖帖的,
當日魏王做得的,糜暘今日自然也能做得,
至於屠殺所帶來的惡名,只要你爬的越來越高,又有誰會在意呢?
經過這一段時間以來的相處,于禁知道糜暘是個和曹操類似的聰明人,他相信糜暘會知道如何抉擇的。
而不出于禁所料,在於禁進言完之後,糜暘的臉上已經顯露了意動之色,
看到這一幕,關平心中大急,
在於禁一番陳述之下,關平不是無知之輩,他現在當然也知道了,
于禁所獻的誘殺之策,是當下能快速穩定城內局勢的一種好方法。
但一想到百餘條性命,僅僅要因為心中的懼怕而消逝,關平就心中有所不忍。
關平來到糜暘身前,對其言道,
“誘殺之策雖好,但亦險。”
“況且彼等一干將校反心未露,若就此殺之,
不僅會讓子晟名聲受汙,亦會令城中聞聽此事之人,寒心無比。”
糜暘看著主張寬撫的關平,又看了看主張嚴懲的于禁,
他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這次是他第一次以主將的身份,主持一場會議。
不料在他主持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有個難題令其一時之間無法決斷。
不同於他以往謀士的身份,他現在是決斷者,這一點無疑讓他承擔了非常大的壓力。
關平最後所言,他又豈能不知,但正如於禁所說的那般,
守城守得就是人心。
而要穩定人心,既然施恩不行,那也只有立威一途了。
其實在當世中,于禁方才所獻的計策,真的是快速穩定人心所通用的手段。
糜暘在鄭重考慮一番後,對關平言道,
“坦之,你命人前去召那些將校到校場中吧。”
糜暘此言一出,關平閉目不忍。
無奈之下,他只能氣的狠狠在原地跺了一下腳,
對於糜暘的這個安排,他是不願執行的。
但自拿下公安後,為了接下來的指揮統一,加上心中已經對糜暘心服口服,
故而關平已經真正將糜暘當成了自己的帥,
身為下級,關平這時也只能默默領命而去。
在關平走後,糜暘起身來到于禁身前,
“現在房內就你我二人,別裝閉目養神了。”
糜暘知道剛才于禁表面上擺出一副閉目養神的樣子,但實際上,他的耳朵可是一直靈敏的豎著呢。
見糜暘拆穿了自己的假裝,于禁也不尷尬,他睜開雙眼,對著糜暘言道,
“主簿英明。”
糜暘方才的那個命令,任誰都會以為,他最後是選擇了于禁的建議。
見糜暘採納了自己的建議,于禁覺得誇誇他也無妨。
對於于禁的讚譽,糜暘輕笑了一聲,
他對於禁言道,
“於將軍,不如隨我一同去校場一趟吧。”
糜暘的邀請,令于禁疑惑。
殺人有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