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吳國接管策,大周新部署(第2/2 頁)
國祭祀將重新迴歸周王室,不再保留國號與社稷。
……
大周帝國四年,春末。
吳國國君姬夷吾抵達鎬京王城,姬宮湦親自接見,並完成爵位敕封儀式,隨後額外任命姬夷吾暫領清河郡太守一職。
正式完成接管吳國之事後,姬宮湦根據實際情況,在太原郡以北,增設雁門郡,作為連線漠北郡的重要板塊。
九江郡以西,即姬宮湦前世安徽合肥一帶,增設廬江郡。
東海郡正南方,廬江郡正東方,即姬宮湦前世江蘇南京一帶,增設金陵郡。
江水以南,姬宮湦前世安徽黃山一帶,增設丹陽郡。
伴隨郡縣設定最佳化與擴大,王師十二軍的部署亦進行調整。
瞿無疾率領玄甲軍,對金陵郡東部的邗越部落,正式發動吞併行動,過程可以軟硬兼施,只為徹底掌控江水以北。
師服率領龍驤軍,管莊率領逐鹿軍,聯手管控吳國原有疆域,一方面防止血吸蟲病,另一方面則繼續往南開疆拓土。
會稽郡南部,跨越姬宮湦前世的杭州灣,便是于越的領地。
于越,與越國關係特殊。
根據前世史書所載,越國始建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西周末年已有一千三百餘載。
相傳,大禹死後葬於會稽山,虞夏第六位國君少康,將會稽山一帶土地賞賜給庶子無餘,讓其世代祭祀大禹。
持續十多代後,因為不知名的原因,已無人祭祀大禹。
周武王姬發攻滅殷商,制定二王三恪,將夏禹傳祀交由杞國。
持續到西周末年,越國在所有典籍中均毫無記載。
換言之,越國應當早已滅亡。
現在的于越,不過是盤踞在越國原有領地的越族部落,與虞夏的越國沒有多大關係。
前世史書之中,周襄王姬鄭在位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六百二十一年,一個名為無壬的人,自稱是無餘的後裔,派遣使者向周王室進貢。
使者聲稱,無壬恢復對大禹的祭祀,並獲得當地百姓的擁戴,請求周天子能夠恢復封國。
周襄王姬鄭頗為痛快,立即敕封無壬為越侯。
此後,才有侯爵越國。
至於勾踐等人的事蹟,則又要一百多年後才會發生。
當下西周末年,姬宮湦更加傾向於認為,無壬冒充無餘後裔,虞夏的越國早已滅亡上千載,因此不會稱之為越國,而是以于越指代。
龍驤軍與逐鹿軍往南開疆拓土,對待于越部落,同樣可以放開手腳。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