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地理特徵成背景 塊河村名久流傳(第2/12 頁)
,成立了獨立的塊河人民公社。這一年,塊河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84年,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塊河村隨公社併入達貝區,設為塊河鄉。1988年,塊河鄉改為村公所,隸屬於新村鎮。2000年,塊河村正式更名為塊河村民委員會,繼續隸屬於新村鎮。
2005年,鄉鎮合併,塊河村所在的區域改為銅都鎮,塊河村民委員會成為銅都鎮的一部分。2011年,隨著行政區劃的進一步調整,塊河村民委員會改稱為銅都街道塊河村民委員會,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這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塊河村的名字雖然幾經變更,但它的精神核心卻始終未變。村民們勤勞樸實,團結一心,用雙手在這片土地上耕耘,書寫著無數令人讚歎的奇蹟。每一塊沉默的石頭,每一片肥沃的土地,都默默見證著塊河村從貧困中崛起,走向富裕的輝煌歷程。
如今,站在塊河村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塊河村的故事,就像一部厚重的史書,記錄著村莊的興衰變遷,也激勵著新一代的村民們繼續前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三
大花地的記憶
大花地村民小組,村民親切地稱之為三組,它不僅是村委會的所在地,更是塊河村的歷史文化中心。這裡曾是一片棉花的海洋,每當夏季來臨,成片的棉花田裡,花朵碩大,潔白如雪,遠眺彷彿是一片雲海,美不勝收。因此,村民們賦予了這片土地一個美麗的名字——“大花地”。
民國初年,大花地小組見證了村民們無數的溫馨記憶,這些記憶猶如歲月精心繪製的長卷,徐徐展現,彷彿可以觸控到那些過去的美好時光。
那時的大花地,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村民們在這裡耕種,孩子們在這裡嬉戲,老人們在這裡講述著古老的故事。陽光灑在棉花田上,一片金黃,那是豐收的希望,也是村民們勤勞的結晶。
在大花地的記憶裡,有一群勤勞的村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雙手開墾著這片土地。他們種植棉花、水稻,養殖家禽,雖然生活艱辛,但臉上總是掛著滿足的笑容。每當棉花盛開時節,整個村莊都瀰漫著淡淡的清香,那是大花地的味道,也是村民們共同的味道。
孩子們的笑聲在大花地迴盪,他們在這裡追逐嬉戲,無憂無慮地成長。村頭的石井旁,總有幾個孩子提著水桶,一邊嬉鬧一邊幫忙打水。老人們則坐在門前的石凳上,看著孩子們玩耍,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
大花地的記憶裡,還有那些古老的節日慶典。春節期間,村民們會自發組織舞龍舞獅,鞭炮齊鳴,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村莊。中秋節時,村民們會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那份團圓和溫馨,至今仍讓人難以忘懷。
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民國初年的那些溫馨記憶,如今已成為珍貴的回憶。隨著時代的發展,大花地的棉花田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但那些美好的記憶,卻永遠鐫刻在村民們的心中。
如今,當我們漫步在大花地,依舊可以感受到那份濃厚的歷史氣息。那些古老的房屋、石板路、水井,都彷彿在訴說著大花地曾經的故事。而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村民們,他們的後代,也在這裡繼續傳承著這份記憶,讓大花地的小組史,成為塊河村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四
乾田的希望
乾田村民小組,村民們親切地稱之為四組,這個名字源於村子附近的旱田。這些旱田因為缺乏灌溉水源,而得名“乾田”。這裡的地勢相對較高,土地乾燥,但村民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智慧,在這片土地上播種著希望,收穫著生活的甜蜜與幸福。
民國初年,乾田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