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部分(第1/4 頁)
�泳�蠖嗍��
早在幾個月前。呂布就組織了周群、沮授、司馬徽等人確定了陽曆,他選擇公元202年的元月一號登基稱帝,便在這一天順勢推出了稱為華歷的陽曆紀年,從此之後徹底廢除年號紀年的制度,改變了換個皇帝或皇帝在任期間遇到個什麼屁事就搞出許多年號純屬折騰老百姓的瞎逼做法,從此之後,陽曆和陰曆並行,陽曆作為官方紀年。記錄歷史、確定軍國大事,陰曆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確定年度的節日、假期。
呂布還廢除了往昔的天干地支紀年法。同時在心中也廢除了那個公元紀年(西元紀年),洋鬼子的救世主對於中國人算個屁,那個年代以那個紀年為準是為了與世界接軌,如今的呂布君臨天下,世界看東方,東方看中國。所以呂布搬出了黃帝紀年法。之所以用黃帝紀年,究其原因是盤古、華胥、伏羲、女媧這四神誕生時人間人煙稀少並未構成社會也沒有形成原始中國,中國的雛形是從黃帝開始,本來黃帝紀元等於公元紀元+2698(年),呂布為了自己計算方便。同時因為公元紀年的演算法本來就是一群僧侶拍著腦門瞎編的,呂布也把黃帝紀年算成公元紀年加2798年,這樣一來,呂布創立新中華帝國這一年是黃帝3001年,為了簡便日後的紀念方式,呂布還創立了一個名為“華元”的紀年方式,從新帝國開始這一年算起,黃帝開闢那一年就算做華元前3000年。
呂布不想被後世稱他的皇朝為“後漢”,所以廢除了原來的國號“漢”,改國號為“中華”,稱為“中華帝國”,簡稱中國,中華帝國的紀年是華元,以公元202年的1月1日作為華元1年,此前稱為華元前。
呂布繼續選擇洛陽為中華帝國的首都。
在登基之初,呂布召開了第一次朝會,商議新朝各項制度。
這次朝會又名御前會議,以後制定國策和其他各項重大決定都要透過御前會議的決策。參加御前會議的人員的有三公九卿、政務院六部尚書、軍務院六部都督、御史臺、情報總署、通天教總部的主要官員,從這裡面挑出十個人,組成了十人內閣,做為呂布的顧問團隊,協助呂布處理一些平常的奏章和不是太過急切的國家大事,類似於後世明朝的內閣制度。
關於徵集國旗、國徽、國樂、紀年的意見稿已經提前半年發放到各地,就彙集上來的設計稿樣經過御前會議的篩選,再經由呂布的敲定,自此頒佈下去。
國旗為金龍紅旗,金龍象徵著皇權至上,而紅旗既象徵著鐵血征戰四方的決心,也象徵著華族百姓們在皇帝呂布的帶領下日子會紅火火地興旺下去,國運也會宏盛下去。
國徽的中間是一輪紅日照耀下的中華門,國徽的邊緣則是祥雲環繞,象徵著國勢升騰。
國歌是《梅花》:“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看啊遍地開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國花。”
呂布曾經想過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但轉念一想,現在的大漢民眾並不像後世的華夏子民遭遇倭寇入侵,所以他們無法感同身受,倒不如用梅花詠志並勵志。
“梅花滿天下”和“遍地開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代表了呂布及大漢軍民為了大漢子孫萬代而努力擴充套件自己的生存空間的壯志。
而作為新的軍歌,則是《詩經。秦風》裡的《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軍歌,歷朝歷代都有軍隊把它當做軍歌,呂布以為這首軍歌不錯,可以繼續保留下去。
統一全國語言文字,逐步推行簡體字和普通話,普通話以洛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