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5 頁)
那份安靜與祥和。
在鄉村人與人之間是沒有距離的。借個車吃頓飯甚至在別人家睡幾天覺。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就是吵架罵人也是那麼直來直去。事後不記仇還是好朋友。在鄉村感情就是坐在一起吃肉喝酒經濟就是下地幹活勞動金錢就是娶媳婦蓋房。至於借錢說成挪用借東西說成用一用僱個人說成幫幫忙這都是口語。絲毫不提錢的事兒。人們不提自有不提的道理。人家還會白用咱的東西?這就是鄉下人特有的性格。你想進誰家門就推開門進想和誰說話就找他說。絕對不會像城裡人那樣一開門就問你找誰?
這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區別。
信仰:西溝娘娘洞的神話故事
信仰:西溝娘娘洞的神話故事
村民信仰,大多與神廟有關。
距村東十華里左右的西溝娘娘洞,為村民求子拜神之處。我小時候去過二三次,印象不是很深。後來在西溝水庫上學(下佐公社五七農技校),曾寓居西溝村(又名清泉村),聽村裡人講過這麼一件事情,由此生出對神靈的敬畏、對娘娘的敬重,也就“情在理中”了:
西溝村有一位老人,小名叫老善有(取其音),住在娘娘洞,負責娘娘的生活起居。其主要事項之一,就是:晚鋪床,早疊被。進洞前,敲鐘示意,類似於凡人的“敲門”。
話說一天早晨,這位老人忘了敲鐘,就推開洞門。剛揭開被子準備給娘娘收拾床鋪,猛地看見被子裡盤著一條蛇……嚇得老人趕忙放下被子,跑出洞外。驚慌之後,才想起自己忘了“規矩”。
後來,鳴鐘之後,等他再進去為“娘娘”疊被子時,已發覺那條蛇不見了。
此事被善男信女越傳越神乎其神。
有人說,那條蛇分明就是“娘娘”的化身。也有人說,那條蛇是娘娘“現身”,來警告“守洞”之人的“失職”。
此事真偽,反正方圓十幾裡的老年人都有記憶。
今年(2008年)3月29日,我再次踏上這塊神聖的土地。一為求神平靜自己煩躁的心境,二為《香蒲草的記憶》添些仙氣。
初春時節,還有寒意。背陰處仍留著些許積雪。
西溝娘娘洞,位於山西北面五峰山腳下,座東偏南,朝西向北。洞外的建築,大多為近年來所修建。僅有的幾塊石碑,置於洞內。洞門外,立一石刻八角形燈架,高為119cm。上為蓮花狀,石刻,直徑為58cm。下為正方形石桌,邊長為48cm。中間為八角形,高58cm。八角之中,其中四角寬12cm,四角寬9cm。八角上刻石文,以下實錄,原文為豎排。字跡不明處,以O表示:
忻州上佐西溝白馬山黑龍池古剎
聖母龍王廟有洞南府陝州人在五臺山受業法號惠圓遊於此處
悲嘆O神殿前急缺樵盆內火燈磬淨(原字:爭前偏旁為三點水)鍾雲牌殿內OO依時置
就同功德王楊交倉募化O眾仍備石座燈架上刊姓名於後
昔大明萬曆二十年歲次王辰秋仲庚O月丁已日立
鐵筆人O科
查我國曆代紀元表可知,碑文中所記“大明萬曆二十年”,為公元一五九二年。立“石座燈架”之人,為五臺山一名和尚或主持:惠圓師傅,陝州人氏。
洞外有正殿三間。上書四字:恩澤萬民。正殿外左右各立二塊石碑。靠西一塊碑文如下:
石碑正上方自上而下書四個大字:萬古流芳。石碑正面兩側有一副楹聯。上聯為:普濟禪寺年年香火旺。下聯為:四方施主代代人才多。石碑正面右側書:普濟禪寺修廟碑記。靠左為正文。原文無標點、無段落:
普濟禪寺,據碑記建於漢朝少帝劉義符景平二年,原名西溝洞。聖母楊氏乃古太原陽曲縣楊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