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叫老四老五回家(第1/2 頁)
入夜,張婆子找來消腫的藥酒,生怕閨女今天打人手腫,明兒指定連筷子都拿不起來。
錦繡的掌心被阿孃揉得發紅,滿眼笑意:“娘,我都說了沒事,女兒自己擦藥就是,你快回屋裡歇著。”
張婆子沒好氣的嗔她一眼:“什麼沒事,我家瑤兒的手矜貴著呢,以後可不能魯莽,刀子這種東西不能碰,萬一傷了自己,你讓娘怎麼活兒。”
聽見阿孃這話,不禁心口泛起酸意。
前世,阿孃就是聽聞她的死訊備受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沒多久便鬱鬱而終。
“娘,女兒沒事兒,我會好好的,娘也會好好的,我不會再讓人欺負阿孃。”
張婆子心底寬慰,點頭道:“娘知道,孃的瑤兒最是孝順。”
說著,想到了什麼,冷眼瞥向緊閉的房門,低聲輕斥:“今晚你收拾了那兩口子,剛剛他們便打發志秋那臭小子,趕明兒到鎮上尋你爹回來撐腰呢。”
錦繡聽到這,半點不覺得意外,一直以來大房仗著阿爹在背後撐腰,才敢在家裡暗暗跟阿孃較勁。
她反握阿孃的手,道:“娘,我們也把四哥和五哥喊回來。”
張婆子聞言微怔,覺得還是閨女想得周到。
大房把死老頭喊回來,家裡少不了鬧起來,是得把老五喊回來給她們娘倆撐場面。
“喊你五哥回來是應該的,但你那該死的四哥,依老孃看還是算了吧。”
提到入贅到別人家的四子,張婆子臉色不由得沉下來,以往家中有事,她從不指望這個臭小子,自然不會給對方好臉。
徐錦繡知道阿孃還記著當年四哥不吭不響,為了攀附鎮裡的有錢大戶,揹著長輩入贅到四嫂家。
重要的是,四嫂一家並不待見鄉下親家,成婚多年,四嫂只來過一次萬河村,處處嫌棄。
自那起,逢年過節四哥不再回來,阿孃就當沒了這個兒子。
錦繡之所以提及鎮上的四哥,自是有她的考量。
前世,阿孃離逝,阿爹和大哥只隨意找了副舊棺材,打算草草將阿孃屍身掩埋了事。
是四嫂看不過眼,站出來替阿孃說了句公道話,直指老大兩口子不孝,怒懟徐老頭任由大房以及出嫁的徐錦桃胡作非為,可把徐老頭氣得敢怒不敢言。
最後是四嫂掏銀子,從鎮上請來道長為阿孃超渡亡魂,還為阿孃擇了一方風水寶地,重新打了口上好的棺材給她老人家風光大葬。
由此,徐錦繡真切體會到,有些人表面看似不好相與,實則刀子嘴豆腐心。
而她曾經掏心掏肺相待的,不過是口蜜腹劍的小人,
四嫂雖看不上鄉下親戚,卻是個極講道理之人,重要的是四嫂的大伯是鎮上的保長。
她和阿孃還有五哥都需要梁家這層助力,村長家盯上了她這門婚事,不可能輕易罷休。
只要動搖四嫂心向他們,有這層關係在,村長一家再蠻橫,也不得不掂量保長的情面。
“娘,我想四哥和桂姐兒了,總不能落下四嫂,沒得四嫂心裡不快,四哥更回不來了。”
張婆子心裡極不情願,到底拗不過閨女,且她也好些年沒見老四,終歸鬆了口:“好好好,娘都依你,明天正好是鎮上趕集日,我託隔壁的鄭嬸子給老四和老五捎口信。”
“好。”見阿孃答應,錦繡再次露出恬靜乖巧的笑容。
隔壁鄰居的鄭嬸子家裡養了好些下蛋的老母雞,每回趕集都會送到鎮上賣了換錢,以往有事,阿孃也是託她給五哥和阿爹捎話。
翌日,天色矇矇亮,農耕莊戶都緊著起早下地。
而老徐家晨早,幾個小丫頭將一家人的朝食備好,讓長輩們吃飽肚子下地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