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第1/2 頁)
劉老大對驛丞說完,就讓兒子和外甥將僅有的十壇鮓絨擺上桌。
至於許老太沒要錢特意留下的試吃品,劉老大今早給斜對面驛站送去一斤,眼下手裡只剩下不到一斤。這不到一斤的試吃品,要等他熟識的商客才會拿出來。
而這絨花一般的貴食,昨夜才剛剛花下四十兩白銀買下,今日劉老大誠邀驛丞談及就拱手相讓,這個動作代表著,甭管將來買賣如何,這十壇白送。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雖然這些年劉老大依舊寫不全字,只會簡單寫個文書借據選單等常用字,但是他和他那位也是從底層爬起來的合夥人太懂想和官場人合作買賣,甭管這物什有多難得多好,想讓官家人先掏本錢合作,和你共擔有可能賠本的風險,那叫不懂事。
好在他買賣做的小,一旦要是看準什麼覺得好賣,比如這次的鮓絨,白送給對面四十兩還是送得起的。
劉老大想的開,他相信他那位合夥兄弟過後知曉也會想得開,只有先倒搭送出去,想多掙錢的可能性才會變大。
尤其眼前這位驛丞,比他目前認識的那幾位走南闖北的商販還好用,順利的話正對口賣鮓絨。
為何這麼說呢。
驛丞,九品芝麻官,俸祿極少,據說才幾兩月銀。
可是位置很特殊,各地的驛丞是朝廷吏部任命,不歸地方管,直屬於朝廷,各地驛站受兵部直接管理。
每個驛站要負責通郵傳令、傳達公文,務必保證三千多里的路途,一天二三百里,十五天內就要到。每路過一個驛站,驛丞就要簽字卡戳,如有哪處驛站耽誤直接被兵部問責。
而驛站嘛,無論官家還是民居,仍是住宿為主,驛丞負責接待途徑官員住宿換馬匹換船,協助南北調運貨物、運送官糧。
以上這些,劉老大都是透過和驛丞熟絡後得知。
關於賣鮓絨,以上自然不是重點。
重點是直屬管轄,每隔兩年分佈到各地的驛丞會分批進京彙報,上繳兩年來途徑驛站的備書。
與驛丞喝酒的時候,劉老大留心記下,據說即使分批進京,一次也能偶遇十來個驛丞,要是多留京幾日,能遇到更多人。
從他們這裡只到陵城就有好些驛站驛丞,眼前這位驛丞還和幾位處得不錯時常互通。
劉老大再心算一番,眼前這位胡驛丞今年又要進京了,進京了,給好友驛丞們沒什麼拿的,正巧他這裡有鮓絨,送禮送到心坎上,這不就能把“獨家手藝”傳出去了嘛。
大家都不是傻子,如若真能賣到外地讓遠方的驛丞們也跟著賺點辛苦銀,胡驛丞這人緣不也能更好。
劉老大是從鄉下小子爬起來的,他太知道貓有貓道鼠有鼠道,不要小瞧任何人的掙錢方式,哪個驛丞會只靠面上那月銀幾兩過活。要不然這位胡驛丞拿什麼給親妹子在府城開的布莊,老家田產也很豐厚,明面上說是妹子貼補孃家給買的,實則都懂。
更何況,即便胡驛丞沒有走其他驛丞路子推銷,劉老大猜測,胡驛丞也會把鮓絨送進城裡各處貴人家院裡,或是貴人家開的鋪子裡。
歷來官家驛站只給官府傳令公文,百姓想傳信要麼靠拉腳車,要麼靠鏢局,用時很長。大戶人家趕上著急事,尤其是高門大院自是有特殊辦法,不追究就沒事兒靠的就是驛丞。
因為只有官家驛站有水馬伕,有換乘馬匹,有跑腿驛卒養百人左右。騎馬的或是撐船走水路送信快。
劉老大知道各府高門大院管事,都和這位胡驛丞熟絡。
胡驛丞要有心想賺鮓絨錢很輕鬆。
總之,他這十罈子又是白送的,無論胡驛丞最後是走哪條路子往外賣,一旦要是好好推,量總是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