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為什麼,七月二十三日那天,好友夏言在乾清宮提議關閉福建浙江兩個市舶司,那麼多人附和?為什麼,那些世家出身的文官們都附和?
他們都是大明頂級的世家大族出身,或者其門人弟子。他們難道也不知道大明朝貢貿易的淵源嗎?
張璁的目光緊緊地盯住楊閣老的眼睛,安靜地等候答案。楊閣老還是一點兒也沒生氣,看他一眼,很有師長風範地教導。
「今兒個,膽敢闖到老夫府上的人,為什麼只有你張觀政一個」
第13章
!!!
!!!
只有呼吸可聞的寂靜中,楊閣老視若平常地哈哈哈笑:「這蒙頂甘露,好茶。東廠都督江斌說,今年產量少,明年就可以賣到西洋,換回來白花花的銀子。」
「銀子,銀子,大明,缺銀子。宦官替皇家壟斷海外貿易的暴利,鄭和下西洋引發的經商潮,改變大明重農輕商的國策,保守士大夫,靠田地發家,為了一份功名十年苦讀……的讀書人,都憤然反對。「
「你們都不明白,都憤怒於宦官為害一方,無一個好處,老夫都明白。可張觀政啊,這天底下的有些事情,不是你視而不見,就不存在。」
張璁啞口無言。
張璁一生自負高潔,一心為民請命,不和其他人同流合汙,和其他人一樣痛恨宦官干政,也不和好友夏言一樣憤世嫉俗,一心要天下人都清廉奉公忠心報國。
他的心態非常平和,他只做好自己的事情。
可他此刻面對楊閣老洞若燭火的目光,無從再躲避。
楊閣老的話,響在他的耳朵裡,落在他的心口上。
「太祖皇帝和永樂皇帝的做法,極大地損害江南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他們極度想要這份超級暴利,他們也有能力置辦船隊出海,卻礙于禁令不能去做,他們能安生嗎?」
「他們手握筆桿子,手裡有銀子,一張口舌如利劍,幾十年如一日地,百般詆毀鄭和下西洋的功績,想盡辦法奪取鄭和下西洋的成果,要在航路打通之後,四面八方的財富湧入大明的時候,發自家的財。」
夕陽西下,張璁恍恍惚惚地出來楊府,雙目呆滯雙腳打絆晃蕩在京城大街上,往日的鎮定從容全無,丟了魂兒一般。
太祖皇帝頒布禁海令是個掩人耳目的舉動。私人片板不得下海實行的時間其實很短,只不過是嚴格朝貢,把對外貿易集中在幾個港口。
土木堡之變後文臣掌權,到如今,江南世家培養出來的代言人佔據朝堂一半……
土木堡之變的主要人,成化皇帝絕道海路留下隱患。
弘治皇帝,再老好人也不鬆口朝貢貿易。
正德皇帝,裝瘋賣傻荒唐至極,也是利用宦官和這些文官世家抗爭。
藍天上白雲悠悠,秋日的太陽溫暖又不灼熱,可是張璁的心頭燃燒著一團火,火光燃燒他的「理智」,也燃燒他的「平和」。
張璁突然明白,自己這個清官當的,真的是沒滋沒味。
張璁回到家三天不出書房,楊閣老臉上的笑容越發成竹在握。九月初五,初六、初七……北京城一連幾天都是陰有小雨,連綿細雨下個不停,秋風掃落葉。農人感嘆「一層秋雨一層涼」,老師伴讀們感嘆「天涼好個秋」,小娃娃皇上?
下雨天,皇上不能出門玩耍,自然是乖乖地在豹房裡面聽書、玩樂。
拆王守仁老師最愛的一隻毛筆,毛毛飛自己滿臉,他還「咯咯」笑,頂著一臉毛毛和他老師顯擺:「毛毛,毛毛。」
老師:「!!」
爬到楊慎老師的琴上,壓斷兩根琴絃,小小的驚訝,隨即驕傲——小身板移動朝其他琴絃繼續使勁兒,特嚴肅地用力——